时间:2018-08-22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 雅昌艺术网专稿
“展望:境象”展览现场
编者按:看艺术家整个艺术形式和改变,最便捷的方式是在其大型个展中。而画册,则是展览延续最好的方式。2017年6月25日,艺术家展望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了“展望:境象”个展,这也是展望艺术生涯以来最大的个展。同期,展览画册《展望 境像》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问世。
艺术家 展望
《展望境像》理念
镜像的谐音,取自唐代刘禹锡“境生象外”的说法,但更强调环境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围绕该主题,本次展览共计划展出24组(件)作品,包括装置,雕塑,影像及最新利用流体力学创作的实验作品。呈现展望所构造的“流动之境”和“生生象”,展览由国际知名策展人、目前任职东京森美术馆馆长的南条史生先生策划。在筹划展览之初,艺术家展望与策展人南条史生就决定了这样一个展览理念:根据龙美术馆的特定空间,将新作品作为展线主轴,从而引导出与之相关的部分旧作品。构思图类似鸡爪的形状,主线向外延伸至不同方向,又从不同方向返回。《展望 境象》一书中,观众可以看到环环相扣的作品进程,新旧作品交替进行,发生着交错的关系。无论是展览,或是此本画册,都于理解艺术家的作品是如何在形式上演化、在语言上突破、以及其变化的原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展望 境象》不仅是对展览的一次真实记录,设计师广煜亲自操刀,根据展览的洞穴理念(洞穴理念:艺术家曾把自己的创作过程形容为在一个深深的洞里工作,这个美术馆也暗含着洞穴的理念,而展望在2000年之前的作品则是外向的充满对社会的介入),通过别出心裁的方法,设计了犹如进洞参观的错觉,画册布局一半为折页,每每翻完一节就,好似打开一扇大门,打开折页,门的背后又是文字说明,在昏暗的灯光下,观众一边不断翻阅着一边前行,直到最终来到室外看完整个展览。针对当代艺术过度屈从外在的社会化及政治正确的趋势,通过内在寻找原理,而不仅是通过表象分析,是展望这次展览的主要目的。
展望新作“隐形”局部
《展望境像》出版契机
自2008年展望第一次中国美术馆大型个展《园林乌托邦》后,经历了今日美术馆《素园造石机》个展,UCCA《我的宇宙》个展,长征空间《无所遁形》和《应形》个展,以及上海OCAT《暂时什么都不是-幻形》个展,包括美国,新加坡、台湾的个展,虽也出版了各个展览独立的画册,但相对综合性的大型画册却也没有,《中国艺术家-展望》是由今日美术馆出版的系列画册发表了展望2008年前的作品;2008年出版的《园林乌托邦》是以《假山石》作品为主线的画册,相对于此,《展望 境象》是一本对于展望2017年前作品的一次较为集中,并精选了不同时期代表作品的合辑,通过作品的集中展示,观众会对展望个人作品的形式语言及独特的美学进化有所了解。
“展望:境象”展览现场 小宇宙” 展望 2010
科技与艺术的关系
《展望 境象》侧重展示了新作交替纯粹的图像与形式关系,因为对于艺术来说,抛开文本的阐述,形与色也必须独自成立,它不是指纯粹形式上的,而是特指它与内容的关联,其形式存在的合理性,否则就不必在艺术的范畴来讨论了。最新创作的“隐形”系列是与科学家进行了合作,但是这种合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使用科技来帮助成型那么简单,3D打印只是作品最后呈现的一环,它并不直接的参与艺术创作。直接参与创作的部分是流体力学及其算法,它提供了类似艺术追求的原理,在艺术家的要求下,科学家用数学展现大自然的原理,而不是模仿自然外貌。正如数字也可以代替物质世界成为世界的本质,按照这个原理的推演,数学甚至可以模拟宇宙。它不仅是虚拟的,而是一种拟真,再造一个世界,只要突破物质世界的局限,理论上就可以实现一切。在“隐形”系列作品中,仅就人物与火山岩浆的互动而言,物质世界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或许有时候我们会对某种状态感同深受,比如施虐与互虐,时空的无限弯曲与变化,而艺术家要做的,一是发挥想像力,找到合适的比喻,二是物质化的实现-制造,而后者的工作量和所需要的智慧往往大于前者。即使是现代科学技术全部都能解决造形问题,但在最后一关的呈现上,却仍然需要人工技术,这不是一般的技术,它是一种历经持久训练的还要有天赋的带着艺术感觉的技艺,就像最精密的发动机最后也需要特殊技术工打磨一样,儿这样的作品看起来仍然是有人味的。
“展望:境象”展览现场 《隐形堆》展望 2017
主题“境象”何为?
在谈到展览主题“境象”一词,展望道“境象”原意为古代美学用语,是对境界这一虚构状态的形象化的表述,他故意选择这样的词汇来凸显其形式方面的价值而非只是社会性或政治性的态度,显然,展望在这个展览中希望后者以隐形的形式存在以避免流俗。“境象”在这里特指作者主观世界中的内外合成的物像世界,看起来好像一种艰难惨烈的生命流转不息的景象,但其实也是“镜像”的双关语,这是比较私人化的用法,因为这里的“镜像”特指由这个世界之前并不存在的“不锈钢假山石”所产生的变幻反射。
追溯“境象”,展望于90年代创作的“中山装躯壳”系列、《新艺术速成车间》、及久负盛名的“假山石”系列表达着他对于周身环境中象的模拟,他的雕塑作品也诞生于手工力对自然力的模拟;2000年后,他对作品中反射的人形形态产生兴趣,开始考察具体的形随着光线、介质、物理空间的不同而产生的诸多变化,“应形”、“幻形”系列作品随之被创造,流动、无穷形的概念在作品中不断出现; 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出现于2011年个展“我的宇宙”中,炸药爆破的使用,使展望成功模拟到宇宙大爆炸时刻万物分化的自然状态,由此也突破了一年之前“造石机”以机械之力对自然力的再现。
新作“隐形”,它的出现经由二维的镜像,至三维发展,直到借由与科学家合作而首次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算法和3D立体输出最终被呈现出来,不同于往日工作中的物理化实践,艺术家将形投入到虚拟环境中让二者互相融合和产生变化,生成了一个虚拟与现实并存、能量与物质相互转化、同时具备具体形态和变化可能性的世界,在艺术家手工参与程度被降低的同时,创造的可能性被无限打开。
“展望:境象”展览现场
编者按:看艺术家整个艺术形式和改变,最便捷的方式是在其大型个展中。而画册,则是展览延续最好的方式。2017年6月25日,艺术家展望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了“展望:境象”个展,这也是展望艺术生涯以来最大的个展。同期,展览画册《展望 境像》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问世。
艺术家 展望
《展望境像》理念
镜像的谐音,取自唐代刘禹锡“境生象外”的说法,但更强调环境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围绕该主题,本次展览共计划展出24组(件)作品,包括装置,雕塑,影像及最新利用流体力学创作的实验作品。呈现展望所构造的“流动之境”和“生生象”,展览由国际知名策展人、目前任职东京森美术馆馆长的南条史生先生策划。在筹划展览之初,艺术家展望与策展人南条史生就决定了这样一个展览理念:根据龙美术馆的特定空间,将新作品作为展线主轴,从而引导出与之相关的部分旧作品。构思图类似鸡爪的形状,主线向外延伸至不同方向,又从不同方向返回。《展望 境象》一书中,观众可以看到环环相扣的作品进程,新旧作品交替进行,发生着交错的关系。无论是展览,或是此本画册,都于理解艺术家的作品是如何在形式上演化、在语言上突破、以及其变化的原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展望 境象》不仅是对展览的一次真实记录,设计师广煜亲自操刀,根据展览的洞穴理念(洞穴理念:艺术家曾把自己的创作过程形容为在一个深深的洞里工作,这个美术馆也暗含着洞穴的理念,而展望在2000年之前的作品则是外向的充满对社会的介入),通过别出心裁的方法,设计了犹如进洞参观的错觉,画册布局一半为折页,每每翻完一节就,好似打开一扇大门,打开折页,门的背后又是文字说明,在昏暗的灯光下,观众一边不断翻阅着一边前行,直到最终来到室外看完整个展览。针对当代艺术过度屈从外在的社会化及政治正确的趋势,通过内在寻找原理,而不仅是通过表象分析,是展望这次展览的主要目的。
展望新作“隐形”局部
《展望境像》出版契机
自2008年展望第一次中国美术馆大型个展《园林乌托邦》后,经历了今日美术馆《素园造石机》个展,UCCA《我的宇宙》个展,长征空间《无所遁形》和《应形》个展,以及上海OCAT《暂时什么都不是-幻形》个展,包括美国,新加坡、台湾的个展,虽也出版了各个展览独立的画册,但相对综合性的大型画册却也没有,《中国艺术家-展望》是由今日美术馆出版的系列画册发表了展望2008年前的作品;2008年出版的《园林乌托邦》是以《假山石》作品为主线的画册,相对于此,《展望 境象》是一本对于展望2017年前作品的一次较为集中,并精选了不同时期代表作品的合辑,通过作品的集中展示,观众会对展望个人作品的形式语言及独特的美学进化有所了解。
“展望:境象”展览现场 小宇宙” 展望 2010
科技与艺术的关系
《展望 境象》侧重展示了新作交替纯粹的图像与形式关系,因为对于艺术来说,抛开文本的阐述,形与色也必须独自成立,它不是指纯粹形式上的,而是特指它与内容的关联,其形式存在的合理性,否则就不必在艺术的范畴来讨论了。最新创作的“隐形”系列是与科学家进行了合作,但是这种合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使用科技来帮助成型那么简单,3D打印只是作品最后呈现的一环,它并不直接的参与艺术创作。直接参与创作的部分是流体力学及其算法,它提供了类似艺术追求的原理,在艺术家的要求下,科学家用数学展现大自然的原理,而不是模仿自然外貌。正如数字也可以代替物质世界成为世界的本质,按照这个原理的推演,数学甚至可以模拟宇宙。它不仅是虚拟的,而是一种拟真,再造一个世界,只要突破物质世界的局限,理论上就可以实现一切。在“隐形”系列作品中,仅就人物与火山岩浆的互动而言,物质世界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或许有时候我们会对某种状态感同深受,比如施虐与互虐,时空的无限弯曲与变化,而艺术家要做的,一是发挥想像力,找到合适的比喻,二是物质化的实现-制造,而后者的工作量和所需要的智慧往往大于前者。即使是现代科学技术全部都能解决造形问题,但在最后一关的呈现上,却仍然需要人工技术,这不是一般的技术,它是一种历经持久训练的还要有天赋的带着艺术感觉的技艺,就像最精密的发动机最后也需要特殊技术工打磨一样,儿这样的作品看起来仍然是有人味的。
“展望:境象”展览现场 《隐形堆》展望 2017
主题“境象”何为?
在谈到展览主题“境象”一词,展望道“境象”原意为古代美学用语,是对境界这一虚构状态的形象化的表述,他故意选择这样的词汇来凸显其形式方面的价值而非只是社会性或政治性的态度,显然,展望在这个展览中希望后者以隐形的形式存在以避免流俗。“境象”在这里特指作者主观世界中的内外合成的物像世界,看起来好像一种艰难惨烈的生命流转不息的景象,但其实也是“镜像”的双关语,这是比较私人化的用法,因为这里的“镜像”特指由这个世界之前并不存在的“不锈钢假山石”所产生的变幻反射。
追溯“境象”,展望于90年代创作的“中山装躯壳”系列、《新艺术速成车间》、及久负盛名的“假山石”系列表达着他对于周身环境中象的模拟,他的雕塑作品也诞生于手工力对自然力的模拟;2000年后,他对作品中反射的人形形态产生兴趣,开始考察具体的形随着光线、介质、物理空间的不同而产生的诸多变化,“应形”、“幻形”系列作品随之被创造,流动、无穷形的概念在作品中不断出现; 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出现于2011年个展“我的宇宙”中,炸药爆破的使用,使展望成功模拟到宇宙大爆炸时刻万物分化的自然状态,由此也突破了一年之前“造石机”以机械之力对自然力的再现。
新作“隐形”,它的出现经由二维的镜像,至三维发展,直到借由与科学家合作而首次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算法和3D立体输出最终被呈现出来,不同于往日工作中的物理化实践,艺术家将形投入到虚拟环境中让二者互相融合和产生变化,生成了一个虚拟与现实并存、能量与物质相互转化、同时具备具体形态和变化可能性的世界,在艺术家手工参与程度被降低的同时,创造的可能性被无限打开。
下一篇:8月植物学堂:享受绿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