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决策之设计在场 走向跨界多元共生 ②

时间:2018-08-27    来源: 美术报    作者: 美术报

摘要:嘉宾们不约而同地对中国工业设计现状及为何要将工业设计摆上展示舞台提出了看法和建议。有认为工业设计属于复杂灰色系统课题,存在缺失,过于强调产业性,更需要强调设计的社会性和其普世教化作用,要讲美好生活,真善美,“真”是基础,“善”是导向,

嘉宾们不约而同地对中国工业设计现状及为何要将工业设计摆上展示舞台提出了看法和建议。有认为工业设计属于复杂灰色系统课题,存在缺失,过于强调产业性,更需要强调设计的社会性和其普世教化作用,要讲美好生活,真善美,“真”是基础,“善”是导向,“美”是境界;有认为引进包豪斯设计学院非常有必要,需要通过强力的冲击来改革中国对设计更为完整的理解和对设计行业的重视,站在学术的基石上把设计产品放到展览中来,才能更好地让工业设计展示其具备的技术和科技含量;有认为DIA展览虽然更多地是停留在奖项的展出,但大家都有正确的意识,认为真正好的东西应该成为商品,让全社会能够共享。

  ● 走向跨界多元共生

  发言人:毕学锋(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

  我想分享一下这次沙龙的主题由来,其实是今年4月在梦栖小镇举办的DIA佳作十选展的主题——设计造物“七度共生”的延续。当时的问题是:在各种信息交融的当下社会环境中,类别不一的造物设计创新方式应该何去何从?看着大奖的作品,脑中的答案就是“走向共生”。不仅是核心的共生、边界的共生,还是定位的共生。共生是多元的,造物也是多元的。共生可以是实验的,造物也可以是实验的。而造物的多元共生是不断增值的,所以我联想到工业设计本身就是在信息论、控制论所说的信息确定部分为白,不确定部分为黑之间层次非常丰富的灰度命题。除了可见的设计产品之外,更多不可见的软性因素其实是处于灰色区域,是它们在支撑着整个系统。

  任何一个时期都有设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价值,这是一方面值得探讨的话题。另一方面,我们一直在探讨设计的边界,工业设计也不例外,不能再以行业属性划分设计专业,设计越来越以全面的视角介入社会问题,比如:跨界别设计、空间叙事、危机设计、仿生设计,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设计专业的划分实际上已经越来越模糊,甚至没有边界。

  第一届大奖的金智奖作品“可以喝的书”是一位科学家身份背景的人设计的一本书,通过每一页纸可以把污水过滤成可以喝的水。第二届获金智奖的作品“Hello Ruby儿童编程大冒险”更多是平面设计的思维设计呈现出来的作品,可以说今天的设计已经没有边界,任何专业和背景的人都可以进入当中。设计是在解决社会问题,每个人都是设计师,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不管是站在自身的角度,还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都需要更多的设计责任。

  此外,对设计的梳理也至关重要。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作为一个学院奖,希望通过专业的梳理,让学生了解每个作品和每个创作团队背后的经历。今年的40件获奖作品整理出了200多页的作品信息,我觉得就是值得出版的好内容,这可以让更多的观者了解设计背后的故事,以及设计作品和市场的关系、创意和产业之间推动的关系。

  ● 实体创新加速器

  发言人:宋建明(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组委会主席)

  我们有一个设想,就是如何将艺术与科技结合融入生活,像这样的话题其实是想为当代年轻人提供一个放飞浪漫情怀的基础与平台,同时也可以把这种情怀激活创造力,从而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

  DIA大奖自2015年成立以来,在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帮助下取得了一点成绩。三年来,累计从世界5大洲52个国家和地区征集了包括日本丰田、土耳其凡斯特电子、吉利、网易、科大讯飞、联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像荷兰理查德霍顿工作室、洛可可等知名设计公司,以及欧美一流高校与研究机构在内的参赛者的近13000件作品。已经建立500余名DIA专家库资源,直接联系全球2000多家企业和4000多名设计师,形成与国内外103个设计组织、院校机构和博物馆、近50余个省市协会、100多家媒体平台、70多家创投机构建立了合作机制。

  在坚持做强DIA大奖本体的同时,我们重点关注区域产业经济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需求,第三届DIA大奖增设了“设计义务”和“设计先临”两个专项奖,来增强奖项体系结构深度,多层次构建从创新资源端到产业需求端的精准对接通道,这样的趋势和态势还将继续推动和发展。除了前两届耳熟能详的获奖作品之外,第三届的获奖作品已经通过精准的产业对接获得了一些实质的落地推进,获金智奖的作品——泊车AGV将应用于上城区湖滨银泰综合体停车场,成为全省首个市场化运作的“AGV”停车场;设计义乌专项奖作品——中国积木,已与义乌玩具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今年的“价值·链接”——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佳作展,通过一系列直面工业设计领域的问题,衍生出一条有内在叙事性的展览线索,引导展品组织和参观动线。我们也在展厅内加入了两场产业对接会,让设计师在现场用新颖的方式与合作方洽谈。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制造业、企业来商谈,让展品成为产品从展场到商场。我想这是大奖作为“创意转向财富与未来的实体创新加速器”的角色该有的勇于挑战和开拓的魄力。

  ● 设计最大的属性是社会性

  发言人:王昀(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组委会秘书长)

  我想讲的第一句话是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评奖不是终点,举办展览依然不是句号,而是逗号,或者说最多是分号。在浙江省展览馆举办沙龙,目的是站在展览现场,作品现场,也是设计现场,来讨论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使命与传播。

  传统意义上的美术作品展览和设计展览是不同的,不同在于美展中的每一张画既是一件作品,也是一件待市场评价的特殊商品,往往画家的身价会随着展览的成功举办不断上升,但设计展览中的作品,并不具备此类个体化成长的性质,反之,还肩负着更大意义上的社会公共教育责任。今年5月份,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的大奖佳作展上引入了在场的设计对接会,让产品与网易严选等八个渠道对话,而非通常的设计与制造对接,因为设计师很难像画家一样通过展览直接实现其自身价值维度的提升。

  如果回到价值本身来思考,就像沙龙主题叫“灰度决策”,“决策”就是要把事情定下来,可问题是我们凭什么定?或者说今天在场的我们要定什么?当然,工业设计已成为国家战略,在高度上已充分彰显其重要性,但在社会大众中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如果我们走到马路上,大概十之八九的人依然不知道什么叫工业设计。

  在信息化时代,在人工智能(AI)的挑战下,我们要思考的不是如何把边界划清楚,而是如何面对挑战,看待当代乃至未来设计规则、设计认知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找到自己的定位。大奖这些年来也一直在思考自己和红点、iF有什么不同。就展览本身而言,iF的展览非常朴实,并没有以艺术化方式去呈现,更多只是一种偏向功能主义的展览,似乎缺少一种在设计价值与传播方面的思考。

  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今天中国的工业设计不能仅仅强调其产业性,在现代智能智造的大系统里,设计很难在整个产业发展中扮演核心角色,因此,国家越重视,我们越要自省……同时,我们要清晰知道设计的内在属性是社会性,设计是一门人为事物的学科,设计产业离不开广大具有设计消费意识的社会大众,而这种设计消费观是以整个国民美学素养的提升为前提的,红点和iF在德国深耕了几十年,德国,作为现代设计开端的包豪斯所在地,早已完成了基本的设计教化,而中国还没有,这大概也是我们大奖展览和红点和iF不同表现方式的根源。

  在此背景下,大奖的最高评价标准是两个“力”:社会影响力和行业示范力,这两个力是并行的,有其鲜明的时代价值,我们要充分强调设计的社会性以及普世教化的作用,正如习近平主席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设计要讲真善美,其中真是基础,善是导向,而美是境界。在这里,在杭州城市的中心,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之地,在这充满人文气质的浙江展览馆举办大奖展览以及设计沙龙本身,我想就已经代表着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设计灰度决策。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