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的“运营经”

时间:2018-09-14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中国文化报

摘要:观众在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前的广场观看露天电影罗俊摄 本报驻云南记者肖依群通讯员杨国勤 近日,来自四川的“80后”姑娘杨小琳在云南大理古城旅游时,正赶上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门前广场在放露天电影《无穷的潜力》。除了欣赏佳片,杨小琳还入馆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一番。“…

   观众在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前的广场观看露天电影   罗 俊 摄

观众在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前的广场观看露天电影 罗 俊 摄

  本报驻云南记者  肖依群   通讯员  杨国勤

  近日,来自四川的“80后”姑娘杨小琳在云南大理古城旅游时,正赶上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门前广场在放露天电影《无穷的潜力》。除了欣赏佳片,杨小琳还入馆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一番。“这里有很多老放映机、老电影海报,还有很多怀旧的老片子,让我了解了云南大理农村的电影发展历史。”杨小琳说。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电影历史文化、打造大理古城旅游文化新亮点,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每晚8点与当地百姓、游客相约博物馆门前的民族广场,免费放映两部电影——一部科普片、一部故事片。记者了解到,博物馆门外的宣传栏上贴有每周的电影放映预告。“游客和居民也可以点播自己喜欢的电影,不过需要提前一周预约。例如,具有大理民族特色的电影《五朵金花》《蝴蝶泉》《村官普发兴》等,都是百姓、游客点播次数较多的民族题材电影。”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罗俊介绍,露天播放电影深受当地群众和游客欢迎,截至目前,已为观众免费放映影片超过3000场次。

  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是云南省首家电影博物馆,场馆面积1713.75平方米,设序厅、大型电影放映设备展区、农村电影放映复原区、电影放映机展示区、老电影胶片库、影像厅、精品展示区、电影放映设备展示区、胶片电影体验区、电影拍摄场景还原区等展区,现藏有胶片素材1200多部、电影光碟5000多盘,以及众多数字电影和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素材。

  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馆长杨师淮介绍,由于地处大理古城核心地段,前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2011年4月建成开馆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后,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很快成为大理古城的旅游新亮点,截至目前参观人次已超过420万,吸引了很多周边学校、社区、村委会等到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廉政文化教育等活动。”杨师淮说。

  走进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记者发现在这里除了能看到《阿诗玛》《孔雀公主》等老电影的海报及众多少数民族电影,还能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村电影放映时使用的35毫米、16毫米、8.75毫米等不同型号的老电影放映机等。

  罗俊介绍,为了更好地挖掘、整理、保护电影资源,2010年底至今,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以实物收购、接收捐赠、借展等方式,面向国内外广泛征集胶片电影放映设备、电影胶片、老电影海报、书刊杂志、服装道具、电影票、电影放映用品等展品46721件。“现馆内收藏着云南省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科普电影胶片,像云南科普工作者拍摄的云南科普题材影片《独龙江流域植被考察》《西双版纳的热带植物》,十分珍贵。”罗俊说。

  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还将大理白族经典故事片《五朵金花》、纪录片《大理行》进行“胶转数”(胶片转为数字化),以实现这些珍贵影像资料的永久保存。杨师淮告诉记者,“胶转数”的费用十分高,但博物馆经费有限,无法将馆内所有胶片进行“胶转数”。博物馆还通过高清摄像机拍摄方式留存老胶片电影的画面和声音,并专门腾出一间库房摆放老胶片。“我们每年都会对胶片进行修复,从保存上来说,胶片库房能保持通风干燥并防火、防盗,但受场地经费限制做不到真空处理,真空的话耗资比较大,短期内无法解决。”杨师淮说。

  杨师淮表示,博物馆下一步将积极争取资金支持,面向全国征集农村、少数民族题材,特别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胶片、电影海报、宣传画等,推动馆藏进一步丰富;继续做好云南题材优秀故事片、纪录片、科普片的“胶转数”工作;积极开展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电影文化交流、艺术研讨、特色沙龙和爱国、科普教育影片“五进”(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活动,继续通过免费的电影放映、讲解、少数民族文化表演等,为群众奉上优质公益文化服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