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18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中国文化报
上庄古村,有许多值得炫耀的名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景观村落”“中国民居第一村”等。专家认为“上庄古村是国内为数不多、至今仍然活着的古村落”。
上庄村位于山西省阳城县东北可乐山脚下,这里自古文化兴旺、人才辈出。上庄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王氏家族的兴衰史。北宋末年,靖康兵乱,金将兀术率大军进犯中原,北方广大地区改由金人统治。其时,泽、潞地区是抗金的前沿。正在泽、潞为官的三槐王氏一支,随宋廷南迁,先居高平赤土坡,后徙居阳城可乐山下大安头村,其后移居土地肥沃的沁河岸边上伏村,耕于白巷(即今上庄村),遂籍白巷,此即所谓上庄王氏五迁而籍白巷。
王国光,山西阳城上庄村人,明嘉靖甲辰进士,无疑是白巷王氏最重要的代表性人物。王国光步入官场后,历世宗、穆宗、神宗三帝,从事政治活动达40余年,对明王朝的“万历中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明万历二年(1574年),神宗帝于北京南郊赐宴于王国光,亲书“正己率属”赐予他。他撰写的《万历会计录》是大学士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改革税赋制度的理论依据,后成为明清两代田赋的准则。因王国光官居吏部尚书,有“天官”之称,其故居被后人称为“天官王府”。
数百年来,王氏人才辈出,从明中叶至清初的百余年里,共走出了五位进士、六位举人,其他如贡、监、廪生等有百余人之多,特别是清顺治三年(1646年),上庄这个几百人的小山村,竟一榜出了王兰彰和王润身两位进士,轰动朝野。当时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郭峪三庄上下伏,举人秀才两千五”,体现了当时人文的鼎盛。如今繁华一梦已随王氏先人一起逝去,烟消云散。从古河街口望去,富贵的高大门头,威猛的镇宅石狮,雄伟壮观的牌楼高阁,漂亮的雕花窗棂,还有那风蚀的断壁残垣和四下散落的建筑构件,仿佛带人走进过去的岁月。穿行于交错的小巷间,一座座深深庭院,或瑰丽或雄伟或奢华或质朴,人们可以默然无语地细心体味,也可以凝神静气地用心追忆,再顺着淡淡的文化脉络和浅浅的历史印痕,去追寻那逝去的辉煌。
随处可见的深宅大院和老街商铺那高耸的屋脊、厚实的院墙密密匝匝地挤成一片,汇成一个明显的象征——富裕。四五百年前,当大多数中国百姓还居住在土坯石块垒成的房舍里的时候,上庄已经把自己的生存环境提升到一个令当下人们都羡慕的境界。
据上庄古村景区总经理李瑾瑜介绍,上庄之所以成为“至今仍活着的古村落”,与它的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沁河流域铁矿资源丰富,其中以阳城为最。早在明洪武初年,阳城全县生铁产量为115万斤,居全国铁产量第五位。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因此阳城一带十分富有,可以用最好的建筑材料,可以引进最好的建筑风格,还可以办学堂、开书院、建庙宇。上庄的才子当举人、中进士,到江南去做官,又将江南的建筑风格带回来与当地建筑风格相结合,既美观大方又坚固实用。近千年来,上庄始终没有中断它的演变和进化,加上没有遭遇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人们祖祖辈辈安居乐业,生生不息,古村落便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上庄昨日的繁华和富足,现在只能锁在天官王府的故园老宅,任由时光冲刷。如今,上庄人以前人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基础,勇于开拓,走上旅游致富之路,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宠儿。2014年,天官王府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同年10月,上庄村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将经营管理权转让给旅游公司,使这座千年古村搭上了全域旅游的顺风车,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之路。近年来,多部电影、电视剧来上庄拍摄外景,“中国电影电视小镇”名头又落在了古老的上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