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1 来源: 澎湃新闻 作者: 澎湃新闻
古巴艺术家布鲁格拉在伦敦泰特美术馆涡轮大厅的展览中 表演,地板上用热感应涂料绘制的叙利亚难民肖像显现出来。Andrew Dunkley摄。图片来源:泰特美术馆
10月初,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了古巴行为艺术家塔尼亚·布鲁格拉(Tania Bruguera)的装置艺术作品“哭泣房间”。作品旨在通过特殊的环境装置,迫使参观者产生不自觉流泪的生理反应,在游客中激发群体情感共鸣,启示人们思考当下的移民危机。该作品将在泰特美术馆驻展至明年2月24日。英国当地媒体对展览的呈现与内涵褒贬不一。
展览设置在泰特美术馆涡轮厅。在这个长155米,高35米的美术馆中堂巨大的空间中,“放置在殿堂深处一组低音喇叭播放着大功率的喑哑低鸣。这些荡气回肠的音响是音乐家史蒂夫·古德曼(Steve Goodman,别名Kode9)的作品。”《卫报》艺术评论家阿德里安·舍尔(Adrian Searle)在10月1日的文章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参观感受,“乐声毫不轻柔,而是以一种威胁的气势令人感到忧郁而泄气。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想哭的观众会走到一旁阳光明媚的偏厅去尽情抽泣。”
塔尼亚·布鲁格拉这个互动装置作品表现了一个被诸多艺术家、作家竞相阐释过的主题:欧洲民众对于难民危机漠不关心的态度。让人们感到惊叹的不是这个老生常谈的主题,而是艺术家的呈现方式。伦敦免费《地铁日报》提醒游客们,“要先全身发热泪流满面之后”才能欣赏到这个作品。英国广播公司(BBC)则在其官网上写道:“这个展览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它故意让参观者浑身不舒服。”
布鲁格拉将涡轮厅的地面漆成黑色,其中用热感应材料绘制了一幅肖像画,只有在感应到参观者一个个躺到地面上散发出的体热时,才会逐渐显现出来。这是一位名叫尤瑟夫(Youssef)的移民青年的画像。当BBC问塔尼亚·布鲁格拉需要多少人躺下才能完全“点亮”这幅画时,她不太确定地回答:“可能要150人,也可能200人?”
展览最大的亮点是毗邻大厅的一个被称为“哭泣房间”(crying room)的小隔间,这里被设计成“被迫同情”难民命运的地点。“空气里持续散发的化合物让人一踏进房门就会无法抑制地流泪,效果就像剥洋葱一样,无论你是否想哭,眼泪就是止不住。”BBC的文章中描述道。这一装置在媒体中引发了最多争议。“化学成分的刺激效果更接近浓薄荷醇而非辣胡椒,本身并不会给人带来什么不快,但这种纯生理反应所带来的失控感会让人感到不安。”iNews新闻网较为认可这种表现形式,而《每日电讯报》则在文章中极度愤慨地谴责其为“居高临下的幼稚手段”:“对待移民现象,别说是所有英国人,难道这些博物馆参观者们态度冷漠吗?只要再想想,焦虑不安不正是导致英国脱欧公投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吗?” 《卫报》记者在文章中开玩笑道:“这个装置没能让我哭,倒是疏通了一下我的呼吸道。”他表示自己更多是受到了大厅背景音乐的震撼,“这个作品的内核包含了一些巧思,我很喜欢。但整个装置在呈现上略嫌暧昧,它的最终目的似乎是让参观者获得某种群体性体验,但在手段运用上还是太薄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