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12 来源: 收藏快报 作者: 收藏快报
图1
图2
图3
图4
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不用红彩,称素三彩。其工艺是在瓷坯上先按预定的图案进行刻划,待坯体干燥后以高温烧成素瓷,再将作地色的釉浇在涩胎上,干燥后,刮下花纹图案中应施其他色彩部分的地釉,然后填上所需要的色彩,再一次低温烧成。最早的素三彩见于明代成化年间,成化时期素三彩有绿、黄、紫、褐等颜色。正德时期素三彩器不多见,但制作精巧。嘉靖时期素三彩色调浓重,鲜亮不足。万历时期素三彩器有各种色地,其彩直接施于坯胎上。清代素三彩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熙时期的产品最为名贵,是中国陶瓷史上素三彩制作最繁荣的时代。不仅器物数量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而且在器物造型、装饰技法、图案纹样和色彩变化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康熙素三彩瓷是在明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艺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继承方面,以黄、绿、紫为主,造型以大小不等的各类盘、碗为主。在创新方面,出现以米黄、黑等多种低温色釉为地的素三彩瓷器。康熙素三彩中的精品首推白地素三彩,其特点是采用釉下暗刻花纹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装饰。
镇江博物馆收藏有一只康熙款素三彩暗龙纹花蝶瓷碗(图1、2)。碗高6.7、口径14.5、足径6.7厘米;口微侈(图3),深腹,平底,圈足,圈足内有“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图4)。碗外腹绘花蝶纹,用墨线勾勒枝干、花叶、花瓣、花蕊的轮廓,填以黄、绿、紫、湖绿等低温釉,釉下暗刻龙纹。紫色枝干,绿色叶片,黄色花朵,鲜艳夺目。花卉下暗刻龙纹若隐若现,与花蝶纹的清晰明丽相映成趣。暗刻,出现于明代,到清代康熙年间得到充分应用,并成为这一时期的特色。寂园叟《陶雅》提到“素三彩之盘、碗,各有凹雕暗龙,其浅碧一色,最为鲜艳。其特点是采用釉下刻龙纹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的装饰方法,瓷器表面呈现出在彩釉纹饰下隐现的龙纹,显示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康熙素三彩中创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