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29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艺术网
由文旅部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四川美术学院主办的“动物考古艺术复原人才培训项目结题成果汇报展”于2019年1月28日晚,在重庆自然博物馆开幕。
展览现场
出席活动的嘉宾包括: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和民,重庆市文物局局长幸军,北碚区副区长刘永,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副主任钟冰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馆长张荣祥,生命奥秘博物馆创始人、大连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隋鸿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重庆自然博物馆特约研究员、展览科学顾问黄万波,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副院长、教授周宗凯以及荷兰驻重庆总领事馆副馆长陈俊逸等。
文旅部国家艺术基金是由国家设立的,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动物考古艺术复原人才培训”项目是国内首个聚焦动物考古专题的科普产品设计人才培训项目,是集科技与艺术于一体的创新性工作;整合了多领域专家,对教师、文博机构工作者以及相关主题艺术家展开动物考古复原的基本方法、科技演示及科普产品创意设计等方面的培训。根据学员不同的职业需求有所侧重,历时60余天兢兢业业,围绕各自的选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作业,彼此学习、彼此启发、共同进步,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员副院长周宗凯教授致辞
专家讨论会现场
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导览现场
本次成果展即为研修班学员们在培训过程中的研究和创新成果的最终体现。学员们完成的古动物主题作品主题丰富多样,此次展览共征集了30位动物考古艺术复原人才培训班学员展品近50件(套),涉及雕刻、3D打印、CG、陶瓷、手工艺、水彩等多种艺术品类。
聚焦中国古动物资源,育科普原创专才。
中国古动物艺术复原人才稀缺的情况下,“动物考古艺术复原人才培训”培养了博物馆艺术复原和可视化技术人才、创意开发人才、高校艺术复原专业方向的种子人才。旨在提升我国动物考古复原艺术品质,推助考古复原独立知识产权的创建,强力支撑驱动科普文创创新发展开发运用,将之转化为文创成果。
动物考古艺术复原人才培训班学员作品中华猎兽
动物考古艺术复原人才培训班学员作品鱼龙
动物考古艺术复原人才培训班学员作品翼手龙
动物考古艺术复原人才培训班学员作品泰龙
以当代新技术复原手段,提升现代标本制作技术,助博物展陈技术升级换代。
驱动了博物体系的标本制作和博物展陈开发思路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一:标本制作数字化,将现代标本制作技术与数字艺术的结合, 使用三维扫描仪对需要被复原或修复的动物标本或化石进行扫描。得到相关模型数据,更科学的复原已灭绝的古生物,提升现代标本制作技术,使其更科学性、更严谨;二:展陈技术多媒体化,通过数字视频转台,创造全新的视觉感官体验,驱动我国相关博物馆复原展品和展陈可视化技术提档升级,必将成为新科技新业态新亮点,推助博物产业化发展。
动物考古艺术复原人才培训班学员作品 3维熊猫雕塑
动物考古艺术复原人才培训班学员作品 熊猫雕塑
动物考古艺术复原人才培训班学员作品 羽毛恐龙
动物考古艺术复原人才培训班学员作品
动物考古艺术复原人才培训班学员作品甲龙
动物考古艺术复原人才培训班学员作品狼蛛
动物考古艺术复原人才培训班学员作品沙拉曼蛇蝾螈
嫁接艺术与考古,链接多领域人才和资源。
本培训班作为美术界和考古界的跨界平台,使得艺术创意与中国古动物科普开发形成良好联动,高校和博物体系形成链接。参与本项目培训的学员已将学习成果应用到湖南师范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学单位直接通过示范成果和重庆自然博物馆形成了横向项目;通过该班教师示范成果,直接推动了中国古熊猫复原工程的启动,形成了大型展览。并形成全国巡展计划。期间也做了大量的宣传推介,展览期间吸引大量市民到场参观,并借由网络向公众分享,使得培训项目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再现远古生灵,推动了相关的复原文创成果。
充分依托我国丰富的古动物考古科技成果优势及巨大的科普消费市场,展开相关主题科普产品开发,丰富科普产品内容,推助科普产业发展,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科普文化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