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双喜:美育提升国民素养

时间:2019-04-0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

摘要:2018年,对于美术教育领域来说,可谓是令人振奋的“美育之年”。恰逢国内两所重要高等美术院校喜迎华诞——中央美术学院迎来建校100周年,中国美术学院迎来建校90周年,一系列颇具影响的校庆活动吸引了业界目光。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美术教育的方向:“美术…

​2018年,对于美术教育领域来说,可谓是令人振奋的“美育之年”。恰逢国内两所重要高等美术院校喜迎华诞——中央美术学院迎来建校100周年,中国美术学院迎来建校90周年,一系列颇具影响的校庆活动吸引了业界目光。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美术教育的方向:“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美术界以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围绕美育展开系列研讨。11月2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高等美术教育盛会——国际美术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汇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114所美术院校、艺术机构的校长、负责人及知名专家等,为共商美术教育大计搭建了广阔平台。同一天,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筹划了“美育的知与行”2018年会,强调理论来自实践,倡导知行合一的美育实践。

人们认识到,除了专业美术教育,中国的大学还要介入社会美育。打造大社会美育不仅要依靠相关艺术类院校,也要积极推动艺术进入普通高校。比如,可通过多种方式建设大学艺术博物馆,使之与图书馆、体育馆等共同成为一流大学的标准配置。鼓励大学美术馆与社会艺术机构合作,发挥其学术特长,举办巡回展览,使公众能欣赏到更多馆藏艺术作品,助力构建学习型社会。此外,还应加强博物馆、美术馆人才培养,将艺术博物馆纳入学校艺术教育体系,使其成为第二课堂;在综合类重点大学建立艺术史系,在师范类院校建立以艺术鉴赏和艺术史教育为主的艺术教育系,培养更多公共艺术教育人才。

美育是提升中华民族素质的百年大计。“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核,也是近些年来美育工作的鲜明特征。2018年,国内各大博物馆、美术馆进一步激活藏品资源,通过展览、新媒体平台及相关公共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寓“艺术”于乐,提升大众审美素养。比如,年末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作品展”以60幅作品展现了一部浓缩的西方艺术史,吸引海内外十万余观众参观。中国美术馆“大师讲大美”等公共教育新品牌活动,进一步发挥“审美教育大课堂”的作用,为美术馆与公众建立起“超级链接”。未来,建议继续完善全国美术馆建设,从交通、参观、购物、餐饮等方面改善公众观展舒适度和满意度。坚持门票免费政策,加强美术馆艺术衍生品和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美术馆。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基础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也应该成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将美术教育的重心下沉,从少儿开始抓美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尤其是西部美术教育的支持,在具备条件的城市中小学建立美术作品捐赠收藏陈列室,鼓励艺术类大专院校与中小学合作,是普及美育的有效途径。2018年1月,“中央美术学院基础美术教育2017—2018学年教学成果展”,展示了小学生们在中央美术学院“高参小”项目工作组指导下创作的美术作品,是高等美术教育院校与中小学合作的有益尝试。

打造大社会美育,还需重视出版、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的文化艺术传播功能,鼓励各类艺术机构通过新媒体平台发挥美育作用。例如,近年来,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与故宫博物院等机构合作,共同开发手机终端艺术软件,用技术转译传统文化,使其更富趣味。这样的传播方式,实现了艺术交流异时共享、异地共享,拓展了公共美育空间。

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品格修养、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准。大力推进美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意味着以艺术的方式改进人类生存环境,服务人类精神需要,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刊登于《人民日报》12月30日08版美术副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