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耕《仙游鲤漈》图的造境

时间:2019-04-09    来源: 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作者: 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摘要:仙游鲤漈(国画)李耕福建省仙游县地处东南沿海中部,因西汉时期安徽庐江的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成仙、跨鲤升天”的传说而得名。仙游山灵水秀,人文积淀丰厚,素有“海滨邹鲁”“国画之乡”等美誉。近代由李霞、李耕、黄羲所开创的仙游画派,以古典人物画饮誉海内外,其中以李耕影响最大。李耕(1885-1964),字…

​仙游鲤漈(国画) 李耕

福建省仙游县地处东南沿海中部,因西汉时期安徽庐江的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成仙、跨鲤升天”的传说而得名。仙游山灵水秀,人文积淀丰厚,素有“海滨邹鲁”“国画之乡”等美誉。近代由李霞、李耕、黄羲所开创的仙游画派,以古典人物画饮誉海内外,其中以李耕影响最大。

李耕(1885-1964),字砚农,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生前曾任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其画风质朴野逸,颇具个人风格。徐悲鸿曾评价:“有以奇拙胜者,首推李君耕,挥毫恣肆,可以追踪瘿瓢,其才则中原所无……”李耕虽以古典人物画见长,偶尔为之的山水画却也野逸奇崛,颇富神韵。其所绘《仙游鲤漈》图,描绘的是仙游著名景区九鲤湖瀑布的景致。该瀑布位于仙游县东北隅的群山之巅,延寿溪的溪水注入山顶的天然小石湖,河床宽大平坦,周围遍布奇形怪状的溶洞,鬼斧神工,民间传说是何氏九兄弟炼丹时留下的大足印。湖水沿途蜿蜒曲折,悬崖夹峙,形成九漈飞瀑,落差400多米,全长10余公里,奇胜不可名状。水流在湖水山峰间流连奔腾,或和缓或汹涌,断而复连,移步换景,变幻莫测。如此恢弘巨大的场面,李耕安排在区区五尺的立幅条屏之中,竟不显局促狭隘,反而画面境界开阔,气度非凡,体现出了他极为不凡的艺术造境能力。

李耕集中描绘的是九鲤湖瀑布最为壮丽的前四漈。《仙游鲤漈》图中上部大面积的天空淡淡设色,苍茫空灵,远山若隐若现,云雾缭绕,溪水从画面之外悠悠而来。中景细碎紧密,溪水与漈口岩石相激翻腾,注入天然石湖,湖面匀如铺彀,蓄势待发,遇高耸的崖头,则猛泄而出。与激荡的水流形成对比的是周围环锁的山石陡壁,设色沉实凝重,块面交错,皴擦点染,表现出自然生发的树木及岩石表层的青苔,墨色交融,围青漾翠。再缀以错落的庙宇亭阁、蜿蜒的斜径石级,轻描淡写,增添景致的同时有效地拓深画面空间,加强动感。画面中水流均以淡墨勾画,灵动轻捷,最妙处是图下方两峡壁之间的空白处,中间几笔淡墨轻扫,极为轻灵地暗示出第四漈的深潭泓渊。而后山势旁开,水流奔涌,循涧复下。此处水流不着一墨,却有万马齐发、雷霆万钧之势,这得力于李耕巧妙的构图安排。

李耕在构筑大氛围的同时还十分注重细处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徐霞客的游记以及九鲤湖风光照片中,可以看出李耕所画《仙游鲤漈》图中的山石、水流,均来源于真切自然的现场体验,注重客观景物的再现而非主观臆造,所以整幅图给人一种具体生动的感觉。水流从山间崖石穿隙而过,水石的碰撞、交汇、互溶所产生的自然意趣,被李耕刻画得丝丝入扣,毫不含糊。这也使得如此描写氤氲混沌的山水画面,水不流于空洞茫然,山不失于粗率狂野。

中国画的写生与西方的不尽相同。西方绘画是对着景物现场写生,注重场景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色彩明暗光感的客观再现;而中国画是观察之后,融会贯通的写生。李耕能把握住九鲤湖瀑布的整体形貌,以高超的构图本领表现出真实的自然之景,同时又巧夺造化之功,创造出比现实更美的景象,这得益于他勤奋刻苦的实干精神和淡泊虚静的艺术心灵。

纵观李耕所作的山水画,大部分为表现仙游山水的真实图景,画面扑面而来的山光树色、晨风晓雾,极富感染力和艺术趣味,这是长期生活在民间的画家对大自然原生态的切身体会。一个土生土长的仙游民间画家,天资极高又悟性超群,李耕的艺术境界从这张《仙游鲤漈》图可见一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