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英:从“黄山会议”到中国油画学会

时间:2019-04-25    来源: 中国美术报    作者: 中国美术报

摘要:1985年5月,我们参加“黄山会议”一行回到北京,这时候,团中央在中国美术馆主办了“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当我们在黄山脚下讨论时,年轻一辈油画家已经行动起来了。从此,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以清新、活跃和强劲的面貌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文化舞台上。之后,事情的发展似乎顺理成章。1985年7月,中国…

1985年5月,我们参加“黄山会议”一行回到北京,这时候,团中央在中国美术馆主办了“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当我们在黄山脚下讨论时,年轻一辈油画家已经行动起来了。从此,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以清新、活跃和强劲的面貌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文化舞台上。之后,事情的发展似乎顺理成章。

1985年7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在北京筹办《中国美术报》,黄山会议的筹办人张蔷、张祖英分别担任社长、副社长,刘骁纯担任主编,其他有杨庚新、刘惠民等,最大发行量曾达20万份。

1985年9月,第五届全国美代会后,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在北京成立,由詹建俊任主任,何孔德、闻立鹏任副主任,张祖英任秘书长,委员20人。之后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油画艺术委员会。

1986年4月,新成立的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在北京交通部招待所召开了首届中国油画艺术研讨会。大会邀请了水天中、朱青生、高名潞分别对中国早期油画、西方当代美术和中国当代美术新潮在会上做研究性的专题发言。詹建俊代表艺委会在会议精神的总结中鲜明提出了“创建中国特色、时代精神、个性特征的中国油画的奋斗目标”;此会全国各省市有一百多位油画家出席,并决定第二年举办中国油画专项展览。

1987年1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联合出版油画专业杂志(原《画廊》更名为《中国油画》)。

1987年1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与上海美术家协会合作,在上海隆重举办了规模宏大的首届中国油画展,400幅作品参展,15幅作品获得中国油画艺术奖;一个月的展期有23万人次观看了展览,盛况空前,影响深远;从此“中国油画”首次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名称出现在中国文化界。

1994年5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在首展七年后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油画展。

1995年11月,为适应中国油画艺术蓬勃发展的需要,中国油画学会在欧美同学会宣布成立,由詹建俊任主席,靳尚谊、闻立鹏、全山石、朱乃正宋惠民尚扬任副主席,张祖英任秘书长,组成学会主席团开展工作。中国油画学会为油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学术平台。15年来举办了近三十几项重要的学术性展览和研讨会及其他艺术活动。

宏观回顾中国油画学会所实施学术项目可归纳为两种类型:其一,对中国油画发展做系统化的梳理、筛选,如“20世纪中国油画展”“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等。其二,根据中国油画在现实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针对性课题研究性展览,如“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艺术家眼中的当代中国——中国油画艺术展”等。

伴随以上研究性项目,在“抓学术是根本”方针指引下,中国油画学会通过研究性论坛,鲜明提出了学术主张,陆续发表了《中国油画的处境与选择》《中国油画需要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走中国油画的自主发展道路》《自觉构建油画艺术的中国学派》《强调深入进行油画艺术本体语言的研究》等重要论述。

这一系列重要活动在文化艺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影响力,一跃成为中国文化界的重要艺术现象。中国油画正是在“黄山会议”精神的影响下,一步一个脚印、务实奋进,努力推进油画艺术的学术进步,扩大了社会影响,并呈现了强劲的后续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中国油画的发展迈向了新的高度。

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到,“黄山会议”后整个油画界的发展线索非常清晰,油画界内部精诚团结,所凝聚起来的美术界艺术骨干形成的团体一直保持齐心共进的精神状态。而中国油画学会的建立,此后的近20年中,以“真诚心态、关注现实、民族精神、多样探索”为主旨,为推动中国油画艺术深入发展、营造学术研究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在中国及世界艺术发展的历史格局中,为构建油画的中国学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宏观来看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化界的历史进程,可以说,“黄山会议”是油画界的一次自觉反思过去、积极主动寻求新世纪发展而组织的学术活动。回顾1984年4月会议发起,似乎有一定的偶然性,假如当时虽有了设想但没有后续推动,或是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知难而退,这件重要的大事可能也就不会发生。其实对会议将产生的影响或后果当时谁都没去顾及,全凭业内人士一腔热忱全力去做,这正体现了我们对油画事业的挚爱。宏观来看,粉碎“四人帮”极“左”思潮后,油画界压抑已久的创作情绪亟待一个抒发的途径,当时只要有人提出倡议,投入精神去做,都会得到业内积极的响应,应该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机遇造就了会议的成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