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与文同通信时都说了些什么?

时间:2019-05-13    来源: 中国美术报网    作者: 中国美术报网

摘要:苏东坡与他的表兄文同几乎是性情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东坡豪迈直爽,文同内敛曲约;东坡很仗义,文同却有点胆小怕事,但并不妨碍两人相知相契。由于宋代官员实行三年任期制,且在任所时,不得随意离开辖区,所以外任官员只有在同一年被派往外地,才有可能在三年期满后在京城会面,所以宋代文人之间是很难见面的,他们的交往…

苏东坡与他的表兄文同几乎是性情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东坡豪迈直爽,文同内敛曲约;东坡很仗义,文同却有点胆小怕事,但并不妨碍两人相知相契。

由于宋代官员实行三年任期制,且在任所时,不得随意离开辖区,所以外任官员只有在同一年被派往外地,才有可能在三年期满后在京城会面,所以宋代文人之间是很难见面的,他们的交往基本靠书信。

东坡与文同的第一次会面并不在京城,而是在东坡的任所陕西凤翔,这是因为文同正好结束在四川的一个任期,他从陆路去汴京述职时,要经过陕西,所以顺道去看了传说中的表弟,两人一见如故。

后来,东坡与文同因自各仕途颠沛,两人见面的次数非常少,所有的情谊都靠书信来传达。


现存东坡与文同的书信主要集中于熙宁年间,也就是苏轼发配黄州之前,以及文同的晚年。从内容来看,他们所谈的主要是诗文唱和、书画相酬,如文同在陕西洋州任职时,写了三十首诗,东坡和其弟子由都有相同数量的和诗。

东坡是个盖房发烧友,到一个新地方就要建房盖亭,如在密州(山东诸城)盖“超然台”,杭州修“凤咮堂”“溅玉斋”“方庵”“月岩斋”。他经常以各种理由向文同和其他友人发出诗文征集帖,文同每次都是欣然动笔。东坡有时候是冲着文同的书法要他诗文,因为文同的篆书、草书、飞白都是一流的好。不过,东坡没有要过文同的飞白,因为东坡大约是在文同故去后才见到他的飞白,其飞白之妙,令东坡惊赞不已。

东坡偶尔会跟文同要墨竹、竹石枯木图,他在多篇题跋里都写过文同的竹石枯木图。

互相惠赠各自任地内的特产,也是东坡和文同书信中的内容之一,如东坡寄药、食物、玩物给文同,文同也会回赠一些礼物给东坡。

除了文人之间的雅玩和日常用品,东坡也经常和文同谈一些工作和家庭上的事。因为文同虽然不像黄庭坚一样是标志明显的“东坡一党”,但私底下还是非常支持东坡的。

政见上的一致使得他们有了共同话题,不过,文同是个极其谨慎的人,不会草率议政。

至于家事,除了两家以前就是表亲,更有后来苏辙的女儿嫁给了文同的儿子,两人就更是亲家翁了,谈论家事是理所当然的。


东坡与文同书信交流的话题,大致可以从熙宁十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时的一封信中窥其一二,这是《成都西楼苏帖》中的《乞超然台诗帖》,内容如下:

《凤咮》等诗,屡有书道谢矣。岂皆不达耶?暌远可叹,皆此类也。向有书乞《超然台》诗,仍乞草书,得为摹石台上,切望!切望!安南、代北骚然,愚智共忧,而吾徒独在闲处,虽知天幸,然忧愧深矣。此中亦渐有须调,蜀中不觉否?轼近乞齐州,不行。今年冬官满,子由亦得替,当写之偕入京,力求乡郡,谋归耳。洋川园池乃尔佳绝,密真陋邦也,然亦随分葺之。城西北有送客亭,下临潍水,轩豁旷荡,欲重葺之,名快哉亭。或为作一诗,尤为幸厚也。“伧父”恐是南人谓北人,亦不晓其义,《王献之传》有,可详之。轼又上。

东坡这封信大意如下:

一、您帮我写的《凤咮》等诗,我给您写了几封感谢信,难道您都没有收到吗?唉,隔得远,信息不通,多是这样子的。

我之前求您写《超然台》诗,请您用草书写,我要把它摹刻在石头上,请您一定要记得哦!

二、现在国家并不安全,南方、北方局势非常紧张,大家都很担心,而我却被安置在密州这个地方闲着,虽然我知道是皇帝不想我劳累,但我领了俸禄不做事,也是于心有愧啊。近来国家在征调兵马,蜀中没有觉察到吗?

三、我请求在下一轮任职时将我调到齐州(山东济南)去,但是没成功,我今年冬任期满了,我弟子由也到了轮换的时候,我会与他一起入京,尽力求得四川的职位,我想回家了。

四、您所在的洋州是个非常不错的地方,密州真是穷困偏僻,但是我也还是把这里修建得好一点。城西北有一座“送客亭”,下临潍水,高大开阔,我想重新修葺一下,名“快哉亭”。您要是能再做一首诗,那就太好了。

五、您问的“伧父”之意,我估计是南方人对北方人的称呼,我也不知道它的意思,《王献之传》中有类似文字,您可以详细看看。

东坡这封信能得以留传下来,算是万幸。因为就在东坡去世后不久,在宋徽宗和蔡京的主持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击“元祐党人”的政治运动,东坡先生的很多诗文碑刻都被毁坏了,而此信却侥幸逃过劫难,也是天佑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