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生效的中国艺术“游戏规则” ——驭墨:布鲁塞尔水墨周2019盛大开幕

时间:2019-05-17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 雅昌艺术网专稿

摘要:布鲁塞尔水墨周2019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建筑学院LaCambreHarta举行继2016中国坐庄(海南三亚)、2017中国在场(海南三亚)、2018驭墨水墨周(意大利威尼斯)之后,由张强(“中国坐庄”、“中国在场”、“驭墨”学术总主持、两江学者、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学与水墨高等研究中心主任)、魏离…

继2016中国坐庄(海南三亚)、2017中国在场(海南三亚)、2018驭墨水墨周(意大利威尼斯)之后,由张强(“中国坐庄”、“中国在场”、“驭墨”学术总主持、两江学者、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学与水墨高等研究中心主任)、魏离雅(比利时籍,伦敦大学艺术史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杰出学者岗位获得者、水墨金石艺术家)、于立(著名水墨艺术家)共同策划的具有国际意义的、世界知名艺术史学者参与的艺术史论坛、及“汉字/书写”、“汉字/水墨”主题展,到今天的2019驭墨布鲁塞尔水墨周,终于逐渐实现了将学术论坛和展览主题凝聚在“世界实验书法”之上。

驭墨:布鲁塞尔水墨周2019(INK BRUSSELS 2019)于当地时间2019年5月6日至12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建筑学院LaCambre Harta举行。活动的展示与研讨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世界实验书法”;二是“水墨山水与风景比较”;三是“新金石学计划”;为期一周的理论和工作坊实践活动,全面地向比利时公众介绍“世界实验书法”这一新概念及相关经验,以及绘画中的抽象艺术,向公众提供了与受邀艺术家和学者之间正面接触的机会。

本次由比利时皇家艺术与历史博物馆、布鲁塞尔自由大学(ULB)为主的外方7个重要学术单位与高等院校、及中方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学与水墨高等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其中包含4个单元活动:16位顶级学者的专题讲坛、4个外围展、3个工作坊、一个为期25天的主场展览。50多位中外艺术家参加了主场展览,70余位艺术家参与了工作坊,中国驻欧盟使团教育文化处公参车伟民先生,高度关注本次水墨周活动,并宴请了策展团队和艺术家代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西班牙语频道、比利时电视台等数家媒体对水墨周进行了多维度的报道。数百名艺术家、学者与观众参与了本次活动,成为近年来在布鲁塞尔举办的学术度最高的主题展。

在开幕式上,本次展览的总策展人魏离雅隆重介绍了到场的重要嘉宾:中国驻比利时使馆文化参赞向世海先生,伊克塞尔市文化副市长Ken Ndiaye先生,布鲁塞尔自由大学(ULB)孔子学院院长陆晓红女士、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东方研究平台主任Vanessa Frangville女士,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建筑学院院长Marcelle Rabinowicz女士,比利时皇家艺术与历史博物馆策展人Nathalie Vandeoerre女士,圣吕克艺术学院院长Marc Streker先生,“驭墨”学术总主持张强教授等到场的中国艺术家(张大我、邵岩、于立、刘懿、丛培波、朱鹏飞、蒋涵萱、钟若漪)。展览以艺术家邵岩的射墨表演、玛丽弗朗索瓦拍摄的“张强+魏离雅《双面书法》”纪录片拉开了序幕。

在专题讲坛中,“驭墨”学术总主持张强教授作了《世界实验书法:概念、逻辑与谱系》专题学术报告:“世界实验书法”是一种重新审视书法史的方式,希望建立一种与中国古典美学不同的独立价值体系。世界实验书法既是历史的又是文化的追求,因为作为一种普遍经验的书写艺术,它超越了文化的界限。在质疑我们感知和表达现实的方式时,应该接受东亚书写艺术带来的新维度。这样做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寻找东方书法对抽象表现主义的贡献。反过来,也可以把纽约的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也看做是“替中国书法完成了现代转型”。后者设法在古典西方艺术的关注点之间进行转换,旨在征服空间和理解光,以寻求视觉艺术中的运动,时间性和姿态。虽然巴黎和纽约长期以来被视为这一新抽象浪潮的首都,但启发这些运动的东方原则以及文化之间和学科之间的影响机制仍然模糊不清。而“世界实验书法”这个概念及之下的学术阐述,将此变得清晰而富于系统。

魏离雅就《中文书写的物质性:书法,金石和建筑》这一主题,阐述了如下观点:与主流古代和现代艺术史对徒手书写,水墨笔画和单一作者的英雄形象所保留的焦点相比,这种说法选择在其物质语境中取代中国的书写艺术。通过身份认同,寻求异国情调或其他原因,水墨艺术被认为是一种漏斗形的追求,一种高度去背景化的努力,导致单色呈现不可变的约定。但是,在观察书法的历史时,人们意识到物质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如何不断地将新的形状,内容和价值观注入书法,尽管后者不断努力保持其在艺术学科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拓片技术捕捉纪念碑和刻石表面,学者艺术家一直在仔细选择和重塑过去:这远远超过复制现有类型的文字进行的研究。 “山水画”中的“纹理笔画”(cunfa皴法)的发明只是普通工具和材料如何在艺术学科之间创造渗透性的一个例子。文人艺术与工艺之间的篆刻是另一个领域,在寻找扩大水墨艺术词汇的方法时,值得我们充分重视。在2019年水墨艺术周之际,中国书法或山水画与景观和建筑理论之间展开了对话。这次演讲试图在书写艺术,物质文化和建筑环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法国国家研究院研究员幽兰Yolaine Escande作了《中国山水画的神圣维度:传统与现代实践》主题的学术阐述:我们能谈谈中国山水传统和当代实践中的神圣维度吗?那么,在哪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谈论“神圣”,它可以应用于景观吗?例如,中国的“五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接受了与书写密切相关的帝王崇拜。虽然到目前为止,它们最近才成为“风景”,而帝制消失了,共和国的曙光出现在1911年,就好像神圣和风景无法共存一样。在尝试了一些定义之后,本文将根据文人的传统,考察在20世纪和今天的中国,在中国领土上可以考虑或不考虑景观。如果中国的“风景文化”与某种导致其世袭化的神圣性有关,那么它也会仔细审查。

在之后的连续四日里,史蒙年(比利时资深东方学家,原比利时皇家博物馆东方部主任)与柯迺柏(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对话:书写的个人经验》、Brody Neuenschwander(著名西洋书法家)《三种书法传统:对中文、拉丁文和阿拉伯文字/书法的一些观察》、朱鹏飞(中国自由艺术家)《虚在的水墨》、Thierry kandjee(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建筑学院)《通过水墨绘画重视和加深变化构造概念》、Katrina Simon(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水墨的功能性》、Sonia Keravel(凡尔赛高等景观学校)《覆盖和擦除:卢浮宫公园的空旷形状》、Georges Pirson(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建筑学院)《编舞、建筑和景观中的“天气”》、Francoise Lauwaert(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书写身体和在中国绘画中被写的身体》、Raphael Van Daele(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巴黎高级社会科学院)《宇宙学兹誓和现实的“现象学”:论中古早期美学与自然哲学中的自然概念》、Jacob C. Garcia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古琴演奏师)《摘除的风景:即兴古琴音乐中传统与创新的融合》、Silvio Ferragina(米兰理工学院书法家)《从“变化的音乐”到“水墨之乐”:一个充满野性的对比》等艺术家、学者的学术专题演讲纷纷引起了学者、艺术家公众的热烈反响。

在讲坛最后,张强教授总结到:“此次讲坛范围广阔,论题深入,涉及到建筑、景观、风景、山水、身体、材料、语言。其中,水墨是中国文人道德的余韵,是灵魂的碎屑。水墨背后应该是高贵的灵魂,否则就只是一张草图。西方水墨画家的误区,是把水墨过度材料化。中国水墨艺术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多年的训练经验平面化。同时,在建筑方面,影响中国文人建筑的不是地图,而是山水画。山水画和风景画最大的区别是,风景是视觉的,而山水画是阅读的和触觉的。中国山水的皴法就是一种触觉感,阅读性则体现在山水背后的诗意的营造。一个山水画家必须是一个诗人,所以中国的造园者同时必须是一个文人。艺术家背后如果没有高贵的灵魂支撑,就只是从过去的文人那里得到一些碎屑。这些碎屑是没有独立意义的。所谓的高贵灵魂,其实就是与宇宙同机,造化互养,诗意自然。所以,在今天,不仅仅是西方,包括在中国,对水墨的使用、对中国建筑的理解,仍旧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这便是古典文人对文化的理解如何转化成适应当代语境的问题。”

“驭墨:布鲁塞尔水墨周2019”的五场外围展分别在比利时皇家艺术与历史博物馆、ODRADEK艺术画廊、GarageCosmos艺术空间、以及ArtWeCare艺术空间举行。其中,在比利时皇家艺术与历史博物馆举办的“新金石学计划”,是一场关于传统拓制技术与实验性椎拓相结合的大型展览,其展览作品是由圣吕克艺术学院的师生与中国泰山学院当代视觉史高等研究院师生共同创作的,以及岩石美学专题(魏离雅的实验金石与张强的书写性太湖石作品)。在ArtWeCare举行的《供石的回响》音乐会是由Casimir Libesrski的钢琴演奏和中国艺术家于立的水墨作品展览共同组成的。在ODRADEK艺术画廊举办的由Simone Schuiten和Kiran katara共同策划的关于水墨和中西方水墨实践者的跨文化对话的群展。

5月7日、8日、9日持续三天的工作坊的中,中西方艺术家与公众分别在材料、工具、以及身体、动作层面上进行的现场经验交流。三个工作坊的主题分别为“材料性/书写工具”、“风景/山水”及“行为/通感”。在“行为/通感”主题工作坊中,来自中国的艺术家邵岩、朱鹏飞、钟若漪、蒋涵萱与米兰理工学院书法家Silvio Ferragina、音乐家Casimir Liberski、Jacob c.Alfred Garcia等作了现场即兴的水墨艺术表演。钟若漪的“手书行墨”越过了毛笔的中介,伸向宣纸的深处,触摸到了时代的表达。蒋涵萱“著墨于五体”,以神圣之礼行水墨之踪迹。都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

当地时间5月12日晚,水墨周以在ArtWeCare举行的《供石的回响》音乐会落幕。而位于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建筑学院LaCambre Harta的主体展览将持续至5月30日。

由前后近10天的水墨周的系列活动所激发出的学术与艺术问题里,可以看出此次的核心旨意的有效性——以“中国之心”驭“世界之墨”,当代中国主体的思想体系逐渐成型。它包含了中国历史上的实验书法经验、当代西方的实践经验、中国当代的实践经验。以中国概念所体现的世界性的思想框架,重新在书写人类艺术史,这就是以书写和文字两个维度所建构的独立当代艺术体系。

附一:

驭墨:2019布鲁塞尔水墨周 主办单位

四川美院艺术学与水墨高等研究中心(重庆)比利时皇家艺术历史博物馆Royal Museum of Art and HIstory (RMAH),布鲁塞尔自由大学Université Libre de Bruxelles (La Cambre Horta ULB Architecture, EASt/ULB),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 (ULB, VUB, HOWEST), St-Luc高等艺术学院Ecole Supérieure des Arts St-Luc,  比利时高等汉学院Institut Belge des Hautes Etudes Chinoises (IBHEC), ODRADEK, Garage Cosmos, 欧洲书法学院European Lettering Institute中国泰山学院当代视觉史高等研究院(泰安),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北京)。

附二:

驭墨:2019布鲁塞尔水墨周参展艺术家(中外共50位,以字母为序)

BARON Leo, BEKAERT Maud, BELGEONNE Gabriel, BILLI Paola, CAO Ying曹颖, CHEN Honghan陈红汗, CHEN Jinchao陈锦潮, CHOU Li Chiang, CONG Peibo 丛培波, CORNIL Lieve, DE LA FAYE Niko, ESCANDE Yolaine, FERRAGINA Silvio, HOU Guangfei侯光飞, IKHLASSI Mouna, JIANG Hanxuan蒋涵萱, KATARA Kiran, KE Jipeng, KOKKINOS Niki, LIU Tanyu刘天禹, LIU Yi刘懿, LIU Yun 流云, LOU Meng 娄濛, LV Zizhen吕子真, MA Kun 马錕, MA Yuanyuan马媛媛, MERTENS Tristan, NEUENSCHWANDER Brody, PICCIOLI Nicola, PENG Meiling 彭玫玲, PLISSART Marie-Françoise, SHAO Yan 邵岩, SIMONET-LIN Rosa, TANG Kaizhi唐楷之, VALKENBORGH Anne, VAN DE VEL An, VANDENHAUTE Jan, VIGNERON Frank, WANG Ruiqing 王瑞清, WEI Lia 魏离雅, WOUTERS Carry, XU Demin许徳民, YU Li 于立, ZHANG Dawo张大我, ZHANG Qiang张强, ZHANG Wenhai张文海, ZHONG Ruoyi钟若漪 , ZHU Pengfei 朱鹏飞, ZHU Tianmeng 朱天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