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筹备成立 两位院士大力支持

时间:2019-05-30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艺术网

摘要:2019年5月26日上午,由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促进会会长孟建民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的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筹备会隆重召开!会议现场共十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当今新媒体表现作为公共艺术新形态的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作为典型的新媒体公共艺术案例,会上众位专家还对深圳新版灯光秀“…

2019年5月26日上午,由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促进会会长孟建民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的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筹备会隆重召开!


共十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当今新媒体表现作为公共艺术新形态的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作为典型的新媒体公共艺术案例,会上众位专家还对深圳新版灯光秀“活力都市”进行了学术研讨。


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有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先生、都市实践合伙人刘晓都先生、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艺术中心研究员马钦忠先生、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振华先生、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公共艺术实验室主任/艺术家沈少民先生、国际当代艺术收藏研究中心主任兼艺术总监徐民奇先生、深圳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及深圳胖鸟剧团艺术总监杨阡教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先生和声光行公共艺术V工作室联合创始人、MCF红树林基金会理事、深圳绿色基金会理事陈晓晗女士。

因故未能到场的专家还有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院士、中央美术学院吕品晶副院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苏丹教授。列席的嘉宾有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促进会徐挺秘书长、照明专家吴春海先生、深圳市声光行董事长吴雁江先生以及评论家/媒体人谢湘南老师。

会议开始后,众位专家对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的组织结构、发展方向和具体工作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由马钦忠和孙振华两位专家主持起草了第一份《新媒体公共艺术备忘录》。


随后,专家们共同观看了深圳市新版灯光秀“活力都市”,并从新媒体艺术与人的关系、公共空间与城市的关系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这次“活力都市”灯光秀的创作模式和表现手法,认为这是国内首次由艺术家原创并实现的、以城市公共空间为载体的大型新媒体艺术事件,为今后的公共空间艺术发展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由深圳市声光行策划并完成制作的新版灯光秀“活力都市”自播出以后引起各界强烈反响与市民的热议讨论,为了从学术高度上探讨这次灯光秀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在孟建民院士的带动下,各位专家、学者对新版灯光秀“活力都市”提出了诸多的宝贵意见。


徐民奇先生(国际当代艺术收藏研究中心主任、艺术总监)讲到:

这场新版灯光秀“活力都市”令人非常赞叹,深圳能做出这样的灯光秀,离不开政府、企业、艺术家的共同配合而完成。市民广场让市民感到更加亲密、自然。从音乐厅、市民广场、莲花山山顶平台等不同位置观看灯光秀都很好,观看的地方不同就有不同的视觉体验。

公共艺术不要只局限于在某一个区域,应该引导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位置来观赏,这样更具有公共性且人们的状态相对的放松、自由。公众能在城市的不同空间欣赏到艺术作品,无论在公园、广场、街道、甚至建筑内,才是艺术公共性的真正体现。

这次新版灯光秀把常见的艺术形式提升为由艺术家创作的最新潮的当代新媒体艺术作品,使深圳的城市夜空更加精彩。新媒体艺术也不是完全概念化的,核心是光,技术只是手段。光是非物质艺术的呈现,可以带来梦幻的视觉感受,在当今艺术领域里也是走在最前沿的表达方式。


​朱荣远先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说:

这次新版灯光秀做的很成功,并解决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使每栋建筑都成为一个独立的视觉载体。艺术家的创作运用每栋建筑独立承载视觉信息,以艺术化的符号给人带来愉悦感、美感及抽象的信息传递。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就应该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准,城市需要以新版灯光秀的价值取向去呈现公共艺术。

对于公共艺术作品,每位观者都有自己的解读,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我觉得新版灯光秀在这点做的非常好,过去灯光秀基本都是主题性,要起到宣传的功能。而这一次是激活每个人自己多样化的思考,这才是公共生活构成的要素。


马钦忠先生(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艺术中心研究员)说:

由艺术家作为这次新版灯光秀“活力都市”的总导演和创作者,是对新媒体公共艺术很好的探索且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对今后国内公共艺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全国大约70%的灯光产业都在广东,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广东灯光产业从质量、技术、创新等都领先于全国,深圳中心区这个灯光秀的展示平台很适合做新媒体公共艺术,既有产业的支持同时可以快速落地。


刘晓都先生(都市实践合伙人)讲到:

在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深圳比不过上海北京,不过看了“活力都市”灯光秀感觉水准还是不错的, 这种新媒体艺术形式有属于深圳自己的特色。除了在周末可以看到这种宏大的灯光秀作品,他希望在平时也可以有一个画面简单、轻松幽默的版本。例如:以节庆活动为主题,运用卡通等元素结合人文情怀会更好玩有趣。


娄永琪先生(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讲到:

深圳不光灯光秀特别突出,其具有代表性的是高素质、审美水准高的年轻人。如果深圳未来需要举办灯光节或创作公共艺术作品也可以广泛倾听公众的意见,激发公众的参与性,这就成为一件城市公共文化事件,并对整个城市产生巨大影响。


孙振华先生(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讲到:

在人类文化历史中对烛光、灯光、火的追求由来已久,应把灯光艺术归于公共艺术,推出新媒体公共艺术的概念。灯光艺术作为一种新媒体艺术, 能够把公共艺术的教育性与新媒体的技术高度结合。新媒体艺术与科技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能够调动人们全部的感官,具有在地、个性和匹配的原则。同时要强调艺术性和互动性,让大众接受公共艺术以及对灯光秀的体验应是全方位的。


杨阡先生(深圳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及深圳胖鸟剧团艺术总监)讲到:

将新媒体艺术与戏剧结合来谈,戏剧剧场里需要有光,需要用灯光设计来表达诗意以及对戏的理解,没有灯光根本看不到戏剧,光能给舞台营造氛围。反过来说,如果把舞台扩大至城市公共空间里,例如广场等公共空间,灯光能够给予城市优雅、完美的诗意。

新媒体公共艺术已成为国际趋势,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灯光节和新媒体艺术活动在世界各地开展。越来越多的国际一流城市采用新媒体艺术形式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美感。但对中国来说,新媒体公共艺术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在会议上,专家指出未来的公共艺术作品不能一味迎合大众的审美和兴趣,应该要从美学高度上起到一个创新性的引领作用。

在卓有成效的研讨会后,由本次邀请的专家学者们共同发起倡议,成立了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促进会下属机构),全体通过由王建国院士担任首届会长,并推选陈晓晗女士担任秘书长。


陈晓晗女士发表感言时说:“深圳已经将目标定位在成为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这将是深圳文化艺术创新发展的新目标,同时也与我们专业委员会的目标相一致,未来委员会将制定新媒体公共艺术的行业标准,引领城市空间的艺术升级,开创新媒体公共艺术的新局面” 。

由各位专家学者共同讨论、起草并签署的《新媒体公共艺术备忘录》,将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公共艺术文献,在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上,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将以此为宗旨,对整个行业起到规范、引领和指导作用。备忘录全文如下:

为了深圳未来的城市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新媒体公共艺术可以成为彰显深圳的城市创新创意与文化魅力的绝佳手段!整合全球艺术创意和艺术理念,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将努力为城市公共空间升级提供合理规划和方向指引,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彰显城市软实力。

新媒体公共艺术备忘录

2019年5月26日,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促进会邀请全国文化界、艺术界、城市规划与设计界部分专家聚集深圳,在深圳市设计之都促进会之下设立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经讨论,形成备忘录如下:

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新媒体全面介入我们的公共生活之时,传统公共艺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要求,为此,我们认为,新媒体公共艺术应该成为公共艺术在当今发展的新趋势。

二、新媒体公共艺术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计算机、数字成像、虚拟技术、交互技术、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混合而成,通过灯光、声音、影像、图像等多种感官、感知方式营造体验空间,拓展公共空间的边界,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的新兴公共艺术。新媒体技术为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和社会生活提供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新媒体、新空间、新材料、新手段将改写我们对公共艺术的期待,展现公共艺术新景观。

三、我们认为,深圳作为中国城市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应以前瞻性的眼光、站在当代国际公共艺术发展的前沿,思考新媒体公共艺术在塑造新的城市美学生活和文化的巨大可能性。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将立足深圳,汇聚国内外学术资源,打造以新媒体为中心的国际公共艺术研究、社会实践和国际合作的平台。

四、我们认为,新媒体公共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塑造公共艺术的交互性,使观众由被动参观转为主动参与,让观者成为意义实现的创造者,调动观众身临其境,多感官协同作用,实现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时空穿越,让公共艺术更加具有公共性,更加平民化、大众化。

五、我们认为,新媒体公共艺术应该遵循在地、个性、匹配的原则,突出地域性,彰显城市个性,与所在地域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相匹配;新媒体公共艺术应该遵循适度、合理、有序的原则,应整体规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新媒体公共艺术还应遵循品质、独创、深度的原则,体现城市的品质和内涵,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强调创新和审美深度。

新媒体公共艺术开启了塑造品质城市和城市美学生活的历史新征程,体现了人类艺术与科技的高度融合,它将掀开公共艺术和公共空间的新篇章,我们对它的未来保持着充分的信心,我们愿意通过新媒体公共艺术和时代一起进步。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