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华:话在说我们

时间:2019-06-04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雅昌艺术网专稿

摘要: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含三百余篇千字短文,分社会观察、艺文杂谈、生活百态三辑,这些文章是作者关于生活、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的体悟与认识。

卡扎菲的二儿子被捕,媒体最爱用的一个标题是“赛义夫愿20亿美元换自由”。对读者而言,“20亿美元”的确是够吸引眼球的。

就在报道赛义夫被捕消息的同期报纸上,另一则新闻的标题是,“吴冠中《长江万里图》拍出1、3亿”,这又是一个金额上亿,有视觉冲击力的标题。

这两个标题传达出来的信息是:“卡扎菲家族真有钱”、“吴冠中的画真值钱”,这两个标题的传达力度之大,很可能造成喧宾夺主,冲淡这两件事情本身的意义。

对利比亚而言,赛义夫被捕这件事,是它对利比亚政局的影响,这应该比20亿美元更重要。对吴冠中先生而言,自从他去世后,对他艺术的评价,一直存在不同意见的争议,拍出1、3亿,多少有一种“艺术好不好,价钱见分晓”的意味。

感叹之余,同时又想,这两件新闻的标题如果不这么做,那应该怎么做?是不是还有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呢?公共媒体所做的标题,当然具有引导性;但另一方面,它也要和读者互动,抓住读者的心,踩准读者的兴奋点。

就在读这两则新闻之前,我正在为一个展览写前言,其中刚刚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为城市留下了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看完报纸,回过头再看自己写下的话,不是和刚才这两则新闻的标题在逻辑是一致的吗?如果你认为某种精神很重要,为什么一定要把它说成是“财富”呢?

于是,我把这句话随手改成:“成为了城市重要的精神遗产”,刚写完,马上发现不对,“遗产”不是仍然与“财富”、“金钱”相关吗?

真是无语!除了“财富”、“金钱”,当我们在形容一件事情非常重要的时候,为什么就没有更多的“话”来说呢?

话语分析理论中有一句名言:“你以为你在说话,实际上是话在说你;你以为你在使用符号,实际上是符号在使用你。”表面上,我们每个人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是非常自由的,是可以非常个人化的;但实际上,我们使用的话语,我们的修辞方法,既不是我们个人主观的发明,也不是客观的从来如此;如果我们把它历史化,分析话语的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到“话”的形成轨迹。

在漫漫话语的历史中,话是权力的产物。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那些是被禁止的,那些是被提倡的;那些是有规格、有身份的,那些是被抽空,被仪式化了的……都经过了潜在的权力锻造。所以,当我们说话的时候,不知不觉会依赖一个潜在的话语结构,你还没有张口,那句话就在那里等着你。这就是话在说你的意思。

对比古人,他们在形容某件事情重要的时候,也拿“金”来打比方,如“惜墨如金”、“惜时如金”、“一诺千金”之类。但是,古人又常常用对“金”的超越,来反衬某件东西的重要:“金钱如粪土”、“金不换”、“金银有价,情义无价”等等。同时,古人的选项比较多,说某件事情重要,还会拿重要的自然事物打比方,例如“泰山”、“日月”、“天地”……

 

​反观今天,人们只要谈到艺术品、艺术家、文物、收藏的价值的时候,只有一种话语,就是钱。除此,就没有什么别的“话”了。时下流行的所谓电视鉴宝,实际上就是鉴钱。

我们还要被这种话说多久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