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 雅昌艺术网专稿
日前,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匠心独运的展览。该展以“光”为主题,囊括了两个独立单元:《光的故事:韩志勋》呈献艺术家四十年间的创作,包括超过30幅韩志勋的绘画、版画及摄影作品;詹姆斯‧特瑞尔的作品《YukalOo》则是艺术家的概念装置的代表作。
在艺术圈,韩志勋的经历可谓是个“异数”。谁能想到这位出生于1922年、香港最具代表性的视觉艺术家之一,却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其在艺术上的天分和悟性让一般人望尘莫及。一九二零至三零年代,韩志勋在香港就读中国传统私塾,其后在华仁书院才开始接受英语教育。他自幼学习书法,修心养性,同时勤奋向学,逐渐累积丰富的学养。一九四零年代,日本侵占香港期间,韩志勋避居中国内地。直到一九五零年代,返回香港,并于邮政局工作,生活安稳以后,他才提笔写画。
韩志勋凭其前卫的艺术手法于1960年代开始受艺坛注目。1964年,他参与创立了先锋艺术团体“中元画会”,通过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抽象化创造出了一种世界性现代主义(cosmopolitan modernism)。1969年,韩志勋获约翰·洛克菲勒三世基金会奖学金,前往纽约,他亦是香港首位获取洛克菲勒三世基金会(现为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的艺术家。在纽约,他迷恋上新兴的涂鸦文化,开始尝试用喷枪将丙烯颜料喷涂到画布上,并继续研究圆形作为构图形式的潜力——原形也是禅宗中的神圣符号。实验结果是深刻的,如静息的灵魂。
在1983年的两组小型无题宝丽来作品中,艺术家通过对底片表层进行直接干预,将他绘画作品中的发光灵性过滤进了摄影。《空相》(1996)同样是一件离经叛道之作。其中,韩志勋标志性的圆形中注入了一团厚重粘稠的笔触,这一表现方式让人同时联想起水墨画的轻敏和抽象表现主义的胶黏团块。
透过审视韩志勋对光线作为素材和创作主体的兴趣,并与其媒介和文化的运用做对比,《光的故事》重新阐述了韩志勋艺术手法的演变。是次展览由唐凯琳和陈嘉贤共同策划,呈现逾三十件横跨韩志勋四十年艺术生涯的作品,涵盖了他在绘画,版画和摄影方面开拓性的创作。
检视韩志勋在作品中处理光线的各种手法,可了解他拒绝被标签或定型的决心。他虽明显受不同的主流艺术风格影响,包括抽象表现主义、普普艺术及香港的新水墨运动,但他成功创造出一套独特的视觉语言,表达丰富多变的观点和灵感,涵盖不同的地域和时段。韩志勋将多年来对艺术创作的实验及旅游体验淬炼成丰富的作品,透过对素材采取颠覆性的处理手法,加上不断发掘崭新的艺术技法,透彻地探讨文化身份议题。对韩志勋而言,香港艺术家的身份,让他可游走于不同的文化和创作媒介之间,对当中的界线,甚至对自我的规限,作出质疑和探询。
而此次呈献的詹姆斯‧特瑞尔《Yukaloo》(2011)的装置,则为艺术家首次于本地艺术机构亮相。詹姆斯·特瑞尔是一位以空间和光线为创作素材的著名当代艺术家,被归为美国1960年代“光与空间运动”的核心人物,他的创作属感知艺术,探索光线、空间和顔色塑造的感官感受。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坐落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弗拉格斯塔夫。特瑞尔将一个死火山的喷火口改造成为可用肉眼观测的天文台,专为欣赏天空上的各种自然现象而设计。
特瑞尔擅长挑战观众对于想象与现实、内核与边界、被动观看与沉浸式体验之间的感官认知,因此他的作品需要极为复杂的技术支持,来实现感官传递的精确性。与此同时,特瑞尔巧妙地利用光线,构筑了的一个个在现实中真实存在,且可以进出其中的抽象空间。这位几乎以“光线”作为主要创作题材的艺术家,如今在全世界已经举办过160多次个展,获过无数奖项,包括1984年的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
与技术有着解不开的情缘,恐怕源于特瑞尔的家庭。他于1943年出生在洛杉矶,父亲是一名航空工程师,母亲是一名医生,父母的职业让特瑞尔从小便接触了科学,他甚至在16岁的时候即获得了飞行执照,并在1965年获得波莫纳大学的感知心理学学位。在波莫纳大学学习期间,特瑞尔还接触了数学、地理学和天文学,毕业之后进入加州大学学习艺术。
在加州大学的学习让特瑞尔接触了艺术史,对光的痴迷让他开始青睐像特纳、罗斯科(Mark 这样擅长运用光线的绘画大师。
“我觉得我的作品是为了一个人、一个个体而创作。你可以说那个人就是我,但这并不是事实。这是给一个理想中的观赏者。有时候在观看某些东西的时候,我会有点急躁。当蒙娜丽莎在洛杉矶展出时,我只看了13秒。但是,你知道的,现在有一个慢食运动。或许我们可以来个慢艺术运动,花一个小时来欣赏艺术作品。”特瑞尔曾说。
是次展览呈现的特瑞尔作品《Yukaloo》是一个随着时间变幻色彩的光线装置。作品透过光线渲染空间,彷彿从黄昏入夜的天色,营造浸入式环境。特瑞尔以光线无际的场域装置著称,透过制造切身的光线空间感受,提高我们的观感知觉。
“我们以‘光’这个主题创造策展框架,在两位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中寻找共通之处。韩志勋是香港现代艺术先驱,他在创作实验中,尤其喷笔画作品,都运用多层顔料塑造光晕的效果。詹姆斯‧特瑞尔则以光为媒介而为人所知,透过光线创作浸入式的感官体验。两者的作品都需要透过切身感受去体会。”联合策展人唐凯琳、陈嘉贤说。
其实将这样两位都与“光”有关的艺术家放在同一展览中呈现,是十分大胆而有趣的尝试。不仅可以看到个体对同一客体的不同理解,也可以看到跨国度、跨文化的丰富诠释。两位策展人认为,虽然韩志勋从事绘画为主,而詹姆斯‧特瑞尔从事装置为主,但两者都对于顔色、几何以及光深感兴趣。“从而,我们能从新诠释两位艺术家对1960年代语境的回应:韩志勋作为一位带领中元画会的新晋香港艺术家,和特瑞尔作为美国加州光与空间运动的领军人物,虽然来自非常不一样的背景,都向往用光来创造当下的艺术体验。”
而此次承办展览的亚洲协会香港中心麦礼贤夫人艺术馆则与此次展出的作品相得益彰互有呼应。该馆前身为英国海军军火库,为韩志勋的大型绘画提供了一个富有历史性的建筑背景,更突显出他作品的灵性。至于《Yukaloo》,这个2011年的作品从新为艺术馆的空间调整,为香港观众提供一个浸入式的光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