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0 来源: 凤凰艺术 作者: 凤凰艺术
艺术,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能欣赏到。譬如,打开你的手机,海量精美艺术图片任你欣赏,任你臻选。还有在我们的公共广场、公园、美术馆、地铁公交站台,都有大量的城市雕塑或者艺术品,你可以随地观赏,一路不停。说白了,这就是我们的公共艺术。由“公共艺术”到“共享艺术”,不知这是时代的变革,还是有人偷换了概念。若果艺术换到了仅在你家里或者办公室存在,那就变成了“私享艺术”。
在共享之风吹遍互联网的2017年,共享经济的价值正在得到大众的认可,一直以来被视为“诗与远方”的象征的艺术品领域,也在共享经济的风口下迎来了快速发展,在业内人士看来,共享艺术极好地解决了艺术品价格与需求的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对于推动艺术品产业的良性发展还是实现高雅文化的普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精神刚需催生经典文化普及
伴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国人对于精神消费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诗和远方”、“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逃离北上广”等网络热语的背后,无疑暴露了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当火热的电商平台和风口行业满足了消费欲望后,类似“风清扬”的心灵寄托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日益被从灵魂深处呼唤出来,作为精神刚需回归市场经济。
而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来说,当前中国物质文明的高速增长,也需要有足够的文化软实力相依托。可见不论从普通群众的真实需求,还是从社会主义建设大方向来说,文化自信在经济生活日益优越的当下都变的更为重要。而如何树立文化自信,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先实现民族文化的普及。
传统欣赏模式亟待变革
我国拥有5000年的悠远历史,提到文化自信不得不说中国古典文化,这是我国独有的历史精髓,也是文化根脉涌动的活力。无论是反映北宋王都开封汴京市井风情的《清明上河图》,还是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富春山居图》,以及重彩侍女长卷《汉宫春晓图》,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我们区隔外来文化的巨大优势,但这些极具文化价值的作品,又有多少真正被大众认知呢?
回看艺术市场的普遍现象,或是要到博物院才能欣赏到这些作品,或是被少数收藏者束之高阁,普通人能接触到这些画作的机会十分有限。故宫展出《千里江山图》等著作以飨世人,尽管为大众提供了观赏机会但现场也是人满为患,多日的期盼也只是现场快速的一瞥。大城市尚且如此,在教育水平有限的地区,我们的下一代对民族文化瑰宝更是知之甚少。想要构建文化自信,构建民族自信,如何实现艺术作品的全民共赏,让我们的下一代能比我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这些经典,是实现文化普及的根本。
然而想实现艺术作品共赏并不容易,作品本身弥足珍贵,真迹展出保护成本高,时间有限,尽管现在很多地方设有电子屏幕展窗,但对古典画作来说重在欣赏传统笔墨线条、色彩勾法等完美搭配,很难通过现代电子设备感受气韵所在。除此之外,市场上还充斥着大量印刷品,这些产品制作成本低品质粗糙,颜色、比例严重失调,不仅不能传递出原作的气韵甚至会让人轻视经典。
而随着共享经济的出现,经典艺术画作普及这一巨大的精神市场需求,也逐步暴露在资本面前。近期“共享艺术”一词频繁出现在各大网站上,特别是与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的合作,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据悉,租租艺术(zuzuart)的运作模式与以往的“艺术银行”、“艺术品租赁”大为不同,其主要面向TO B市场,采用博物馆级复刻技术,重现原作的真实还原。
“共享艺术”的出现似乎为经典艺术普及带来了新的曙光。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不同,它恰好跳出了现有的物质刚需市场,直指人们的精神需求。作为新兴产业“共享艺术”似乎还没有被广泛认知,但通过租租艺术(zuzuart)可以看出,其实共享艺术的市场模式已经得到认可,渠道覆盖也开始形成,甚至其起步门槛远远高出了以往针对TOC端的共享行业。相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共享经济也将从满足吃喝用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向富足人们的精神生活转型。而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共享艺术的增长空间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同时,全新艺术品租赁方式的出现,更深层面的价值还在于对普通大众带来的艺术美育。当前,高质量艺术品的消费始终只能是少数人的行为,然而最近央视《国家宝藏》等节目的热播,却展示出当代中国人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关注与向往。当越来越多企业选择艺术品租赁的时候,普通大众接触高端艺术品的渠道也会越来也多,这将让更多人接受到艺术普及教育,同时也将促进企业的成长和艺术市场的繁荣。
上一篇:夜游博物馆 城市文化建设的新选择
下一篇:造假高手张大千更是鉴赏神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