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4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 雅昌艺术网专稿
2019年7月19日晚,玛丽莎·梅尔茨(Marisa Merz)在意大利都灵辞世,享年93岁。
她的名字看上去好陌生。
可是读过这篇文章,看过她的作品,你可能会忘不掉这位看尽纷繁世界几乎一个世纪之久的老人。
玛丽莎·梅尔茨,是意大利雕塑家,更是“贫穷艺术”(Arte Povera)寥寥数位先驱人物之一,更重要的是,她是这场运动中,唯一一位女性“主角”。
她的作品,“像谜一样,使人沉醉”。
梅尔茨,也像谜一样。
梅尔茨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拒绝提供通常要求艺术家提供的标准信息。已知的是她1926年出生于都灵,父亲是在当地一家工厂做工,和一位艺术家结婚,婚后有一个女儿,后来还在都灵创办了梅尔茨基金会(Fondazione Merz)。
玛丽莎是从40岁的时候才开始真正从事艺术创作。那时候,她把厨房里的铝条钉在一起变成灵活的物件,给女儿Beatrice玩,而这个东西也被她称之为“Living Sculptures”。
就像她所说的,这已经成为她最知名的作品之一,让人回想起水下生物或古典现代主义雕塑,它们被炸开、重新组装,然后被做成飞的样子。
这里要提另外一个人,就是Beatrice的父亲马里奥·梅尔茨(Mario Merz),他也是贫穷艺术的一个关键人物。马里奥和玛丽莎是在1950年代结婚的。(马里奥于2003年去世,享年78岁,玛丽莎。)
从“活雕塑”之后,玛丽莎开始用日常生活里很常见的普通材料创作成艺术品,比如铜丝、锡纸、铅块、黏土、玻璃或者木头等等。
有意思的是,玛丽莎从来都不给做完的作品命名,连创作日期都没有。
有人说,这恰恰表明了她对传统艺术史的不信任。
那不传统的是什么呢?
1967年意大利艺术艺术评论家切兰(Germano Celant)提出来的一个观念艺术的流派,完全对了玛丽莎的胃口。
“贫穷艺术”——以捡拾废旧品和日常材料作为表现媒介,用最廉价、最朴素的废弃材料——树枝、金属、玻璃、织布、石头等进行艺术创作。
梅尔茨用未烧制的粘土、锡、铅和石头等材料,或者小心翼翼地将金属丝、织物和线头拼接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粗糙的拼装艺术品,看上去既坚韧又不稳定,充满活力又脆弱不堪。她的雕塑像人一样,像人生一样,多重又复杂。
1968年,在意大利的《Bit》杂志上,玛丽莎曾经写过这样一小段话:“我现在可没有空了,我想从头开始。我仍然可以为孩子做事,但其他人不行。如果有人让我去做什么事情,我肯定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那段时间,她忙着参加切兰组织的很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展览,向人们介绍贫穷艺术,这个意大利诞生的观念艺术,以此对抗在美国鼎盛的波普艺术。
在玛丽莎早期创作中,有一件名为“Bea”(1968)的作品,与她的女儿有关。
她用蓝灰色、米黄色、森林绿色的泥土拼出字母。这些形状很粗糙,暗示着植物标本或其他种类的生物,金属针穿在上面,可能提供了生长的支持,但也会引起疼痛,甚至是折磨。
在玛丽莎的贫穷艺术运动的同僚中,很多人都在艺术创作中呈现了一种严肃而悲观的感受。但玛丽莎的作品却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温柔,暗示着对身体本身感受的关怀。
从1968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她用细尼龙线织了很多小鞋子,取名“Scarpette”,表现出了一种保护、一种约束。
玛丽莎还用陶瓷做了一系列的头像模样的作品,它们的形状或特征是破碎的、抽象的、裂开的,甚至是熔化的。但这样的变形却不会显得怪诞或残忍,反而是平静的、宁静的,甚至是幸福的。这种效果被艺术家偶尔使用的金箔和明智的明亮色彩放大了。
位于都灵里沃利城堡(Castello di Rivoli)的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在得知了玛丽莎·梅尔茨去世的消息后叹息说:“我们哀悼这位充满远见卓识的伟大艺术家。她通过内心的眼睛观看这个世界;她是如此的敏锐,简直就是人间的天使。”
代理梅尔茨作品的Gladstone画廊也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称:“自20世纪中叶以来,(玛丽莎·梅尔茨)一直在改变关于物质和过程的既定意识形态,利用日常和有机材料颠覆既定的道德规范。梅尔茨对艺术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她的缺席将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将“终身成就奖·金狮奖”颁给了玛丽莎·梅尔茨,这也成为她一生之中获得的最高荣誉。
2017年,向梅尔茨致敬的一场全球多个城市巡展的大型回顾展举行,先后去到纽约、洛杉矶、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以及葡萄牙的波尔图。
下一篇:年轻人艺术消费背后的社交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