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3 来源: 澎湃新闻 作者: 澎湃新闻
1906年,亨利·马蒂斯与巴勃罗·毕加索相遇,随后半个世纪,两人既是对手也是惺惺相惜的朋友。
2019年12月13日,特展“马蒂斯与毕加索”在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正式开幕,这是澳大利亚首次以展览形式讲述两位艺术大师的故事。美术馆国际绘画与雕塑部策展人施麦岚·麦克斯韦(Simeran Maxwell)从60件绘画和雕塑中挑出10件最中意的作品,从中见到艺术巨匠如何彼此激发,成就个人之时,也改变了20世纪的欧洲艺术。
1960年代,毕加索说:“没有人像我这样彻彻底底地研究马蒂斯的作品。他对我也是这样。”
起初,马蒂斯与毕加索的画风截然不同,直至1900年,毕加索来到巴黎,一住四年,这位生于西班牙的画家准备探索新的领域,直至发展出后来的立体派风格。通过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的引荐,毕加索结识了年长的法国大师马蒂斯,“野兽派”的画风令年轻人感到既迷人又躁动。
渐渐地,毕加索挑剔起自己的画法,不再满足于那些微小的笔触、静态的形式和局限的色彩,他欣赏马蒂斯画中明媚的色调与韵味、形式与环境融于一体形成的装饰效果,以及画布上的动感。
面对保罗·塞尚(1839-1906)留下的艺术遗产,二人怀有敬意,却不愿亦步亦趋。毕加索读到了塞尚艺术中的变形与空间感,马蒂斯则欣赏塞尚的用色和他结合图案与背景的能力。他们还从保罗·高更(1849-1903)的绘画和木雕中得到启发。
伴随新世纪到来,毕加索逐渐成为现代艺术巨匠。曾追随马蒂斯和野兽派风格的年轻艺术家,开始接受毕加索艺术的滋养。毕加索像一座高山,挡住了其他艺术家的去路,唯一免受阻碍的只有马蒂斯。
没人比马蒂斯更留意毕加索的艺术,反之亦然。有时,他们很快“回答”对方,有时则要酝酿几年才进行艺术的对话。每个人都认可对方的作品并从中汲取营养。1954年马蒂斯逝世后,毕加索又一次改变画风,悼念这位与他携手度过整个艺术生涯的老友。
这场“马蒂斯与毕加索”特展包括60件绘画与雕塑,以及美术馆收藏的二人的素描、照片、画册和服装。美术馆国际绘画与雕塑部策展人施麦岚·麦克斯韦(Simeran Maxwell)从中挑出10件最中意的作品,从中见到艺术巨匠如何彼此激发,成就个人,也改变了20世纪的欧洲艺术。
马蒂斯与毕加索都从塞尚的画中撷取过灵感。于毕加索,立体主义画风便是显而易见的例证,他将完整图像分割成一组几何形式,常常采用单组色彩。马蒂斯对此不无嘲讽。
塞尚对马蒂斯的影响则表现在绘画主题上:倾斜的桌子顶部、盛水果的碗以及构图时模糊的空间感。
“一战”后,二人的创作转向经典图像与故事。毕加索的画中人物,面部特征源自他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见到的赫拉雕像。通过采用明暗对照的画法,女子的衣服、面部、手臂和双脚都环绕在阴影里。
马蒂斯最喜欢的构图法之一,是在背景中画一扇窗,这项画法贯穿他的一生。1918年移居尼斯后,南部的阳光激发他画了一系列面向大海、充满光线的酒店内景。马蒂斯逝世后,毕加索便在自己的画中采用这一构图,以此致敬。
这幅画中,毕加索就采用了窗的主题,以此向老对手致敬。1955年,为远离公众寻求安宁,毕加索买下距戛纳不远的别墅La Californie,画面描绘了别墅中的大画室。具有新艺术风格的精美法式窗户,正对着棕榈树茂密生长的花园。画中没有人,更印证了斯人已逝的主题。
两位艺术家的画中总少不了女性,不同阶段,他们都有某位钟爱的模特。这幅画中,毕加索用他熟悉的立体主义风格,描画了情人兼缪斯玛丽-特雷莎·沃特。
1930年,毕加索在巴黎西北边购置了波舍鲁城堡,在那里建立雕塑工作室,他创作了一组面部特征夸张的玛丽-特雷莎·沃特的头像,例如超大的鼻子、杏眼和宽唇。
马蒂斯从他收藏的北非装饰艺术中获得灵感,形成了具有异域风情的画面,在这张画里,他喜爱的模特亨丽叶特‧达丽卡贺,身着轻薄上衣和摩洛哥灯笼裤,一副后宫佳丽的打扮,坐在挂毯前。
1946年,马蒂斯为荷兰模特安纳莱斯·奈尔克(Annelies Nelck)画了一组素描。奈尔克,也是一位艺术家,她与马蒂斯在一起生活六年,在画室中为他摆造型并协助德莱托斯卡娅。马蒂斯因而准确又简洁地从各个角度画下了安纳莱斯。
马蒂斯与毕加索都为显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工作。1917-1929年,时任芭蕾舞团的经理谢尔盖·佳吉列夫(Serge Diaghilev)聘请最优秀的现代艺术家设计各类演出服装、背景和演出幕布。1919年,马蒂斯在伦敦住了10天,为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设计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