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9 来源: 凤凰艺术 作者: 凤凰艺术
香港—佩斯画廊与白立方画廊联合呈现美国照相写实主义代表人物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于香港的首次个展。罹患“面容失认症” (Prosopagnosia)的克洛斯以借助摄影技术绘制人物肖像而闻名,他通过前所未有的方式组织并过滤照片捕捉到的现实,在肖像画这一传统的领域不断进行突破及创新,发展出独特的观察世界的视角。是次展览将于佩斯画廊 H Queen’s 空间进行,自2020年1月9日开始持续展出至2月28日,开幕酒会时间为明日1月9日下午6时至8时,而于香港白立方进行的联合展览将在1月16日开幕。
在他丰富多产的职业生涯中,克洛斯使用各种媒介,创造了一系列以肖像画为主要对象的作品。克洛斯于1970年代后期开始明确而精细地使用了或规则或不规则的网格分块系统,创作出类似像素化马赛克的画作,令观众自行用视觉感知将不同区域并列的色彩——无论是色块,指印或线条——融合为一个统一的图像。早在1980年,他的第一场回顾展《近距离肖像》便于明尼阿波利斯州的沃克艺术中心举办,之后巡回展出至密苏里州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和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 并于1988年在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完成最后一站。六十年来,克洛斯通过运用多种媒介和技术执行,在他的肖像作品中定格他的朋友与家人的面容,同时达到了写实与抽象的效果。克洛斯创作的载体包括油画颜料、喷枪、指绘、纸浆、彩色铅笔和摄影——例如19世纪由法国画家达盖尔发明的达盖尔照相法,被克洛斯使用,复活了这一古老的传统技术,将它带进了现当代艺术。
本次展览的亮点包括克洛斯近期的巨幅油画《宝宝简》(2018-19),尺寸高达2.6米,宽达2.1米,还有标志性地描绘了艺术家本人容貌的水彩印刷作品《自画像(粉色T-恤衫)》(2013)。克洛斯于2012年左右开始了对数字技术可能性的深入实验。他使用大约14500个自己手绘的水彩笔触,分别扫描至计算机中,作为用来创作水彩印刷作品的图像语言。 艺术家全程投入于这一复杂过程的各方各面,组织每幅图像,确定如何分解构图,摆放的方格数以及每个单独笔触的顺序和确切位置。艺术家在水彩纸上用洋红色、青色和黄色的水彩颜料进行印刷,每件作品中对同个笔触的重复次数不得超过六次。这种精密的技术也运用于展览中另一件作品《洛娜》(2012)。
展览还展出了克洛斯绘于2015年的《自画像-4号(小)》;在这幅作品中他舍弃了自1990年代以来一直作为他艺术特征的表现派的笔触。当近距离观看这件作品时,被描绘的对象分解成纯粹的色块,令人联想起保罗•克利(Paul Klee)知名的《神奇方块》系列绘画。这些作品突出展现了艺术家对色彩效果的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式来挑战自己的肖像画创作过程。使他可以通过不同的饱和度和色相并置,以同一幅图像为基础,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查克·克洛斯对过程和媒介的专注塑造了他的肖像画手法。1960年代后期,他开始根据照片创作肖像,使用方块网格来归类每个面部细节,然后通过绘画将其精确再现。自1970年代后期起,克洛斯开始偏离他高度精细的风格,而是使用更趋抽象的、具有独立性的形状和颜色组成的网格组织,令观众从一定距离外才能观看到完整的容貌。他的作品涵盖绘画、版画、素描、拼贴画、达盖尔式摄影和宝丽来摄影、马赛克和挂毯等不同媒介。
克洛斯的作品已在全球500多个群展中展出,并于20多个国家及地区举办过超过200场个展。1971年,他在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LACMA)实现了他的第一个大型博物馆展览“近作”。他在1980年由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组织了他的第一场回顾展《封闭肖像》,该中心曾前往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在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闭幕。此后,他又相继展开了二十多场巡回展览,包括“查克·克洛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98年;“版画:过程与合作”,休斯敦大学布拉佛美术馆,2003-2016年;“自画像:1967-2005”,明尼阿波利斯州沃克艺术中心,2005年;“1968年至2006年绘画作品”,索菲亚皇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马德里,2007年;“相片”,纽约南安普敦帕里什美术馆,2016年。
上一篇:中英联手打造纪录片《中国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