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4 来源: 凤凰艺术 作者: 凤凰艺术
杨絮纷飞,繁花盛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法定”劳动时节,在这一特殊的假期中,不由畅想下劳动的艺术级打开方式——
沃尔夫冈·莱普
纯净的生物营造出纯粹的诗意
毋庸置疑,莱普的作品总能让心平静下来。这位德国艺术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便开始创作以宁静形式存在并还原美的雕塑和装置作品。这些作品通常是由一种或两种结合材料创作而成,以天然材料如牛奶、大理石、花粉、米和蜂蜡蓄积而成。
每年夏天,莱普都会来到德国南部的郊区采摘蒲公英、松树和榛子花粉。花粉经过采集、筛选,然后用纱网再次进行筛选,将花蕊和花粉分开。
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榛树的花粉将记得它最美的颜色。但是花粉是什么呢?阳光又是什么呢?被静置在那里的只是万物深深的美丽与惊魂动魄。
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事之时,就会体验到一种名为纯粹的平静。
莫奈
我的花园我做主
提起莫奈,除了印象派画家,还有另一个头衔——园丁。
没错,莫奈同学用半生时间打造了自己心中的花园。1883年4月,莫奈买下吉维尼的房子,进行大规模改造。他酷爱花草,于是,便砍掉了门前的松树,建造起了温室,在此研究植物,养花种草。
莫奈雇佣了五名园丁为其打理花园,最顶峰的时候甚至雇佣了七名之多。大部分的花草为莫奈从巴黎的花草商那里购得,由于他特别喜爱日本画,莫奈还在园中种植了不少从日本引进的珍贵花草。
于是,养花和作画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莫奈自己也说,“除了园艺和作画,我一无所长。”
莫奈种花如同作画,从光线、构图、颜色,一律都有自己的原则与方法。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景致。水园更是一个大魔境,照出了不同的天气,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印象。
让·弗朗索瓦·米勒
笔触之下尽显农耕的生动与亲切
提到米勒,你也许还不太认识,但他那幅举世闻名的画作《拾穗》,你一定见过。这是米勒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他用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二块头巾,沉稳的浓郁色彩融化在黄色之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真实而亲切。
而当其他画家将目光锁定在风花雪月上时,米勒为啥将目光投向了劳动人民?这和他小时候的生活不无关系。
当米勒的父亲路易在田里挖地瓜时,小米勒会推着小推车跟在他身后。每当挖出一个地瓜,路易便会停下手中的铁锹,小米勒立刻蹲下来,将地瓜抓起,拂去上面的泥土,整齐地码放到小推车里。
当母亲艾米在给奶牛挤奶时,米勒会提着木桶,跟在妈妈后面,他把木桶递给妈妈,蹲下来,轻轻抚摸刚刚出生不久的小牛崽儿,从口袋里抓出他早上摘的新鲜的草叶,喂给小牛吃。
每天,父母亲下地干活,一干就是一整天,小米勒看自己帮不上什么忙,于是便拿出他的小本子和画笔开始画他们工作中的样子。
田埂、山间、牛棚、鸡圈、鸭舍,到处都能看到米勒的身影。
儿时的农场生活是米勒生命中无法磨灭的印记,那些劳作的人们(或他自己)成为了他创作灵感的“缪斯”。
维米尔
劳动的诗意表达
如果说米勒笔下的劳动者是那样的自然而质朴,那么,维米尔笔下的劳动者则充满了浪漫和诗意。
维米尔的画作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人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气氛的喜好。同时,维米尔绘画形体结实、结构精致,色彩明朗和谐,尤其善于表现室内光线和空间感。
简单的构图,古朴的厨房,女仆背后朴素的白墙,让人物格外的突出。黄蓝两色,构成和谐的色调,整幅作品平静而庄重。
而劳动岂能只有一种?维米尔另一幅较为出名的作品《花边女工》,则运用诗意化的方式描述了一个正在编织蕾丝的女工专注平和的神情,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美的享受。
宁静中的诗意,是维米尔赋予劳动最美好的礼物。
丰子恺
这就是生活
说到劳动,怎能少得了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而将劳动生活用画笔记录下来的中国艺术家,丰子恺是第一个跃入脑海的名字。相比于浓墨重彩的油画和精雕细琢的工笔写意,漫画似乎更贴合劳动的本意——简单、直白、高效率。
毋庸置疑,丰子恺喜欢画生活中的故事,他的漫画真实到让人误以为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
雍正帝
皇帝也爱农耕cosplay
说了这么多艺术家眼中的“劳动”,那么,皇权贵胄眼中的“劳动”又是怎样的呢?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高冷勤勉的雍正帝。
当然,雍正不可能亲自下田耕作,但可以亲自玩cosplay!这不,一众宫廷画师经常凭借高超的画技让皇上“魂穿”各种角色——帝王亲自出镜演农民,四爷雍正独一份!
哦,不对,还有他宋英宗赵曙,《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新帝。历史中他是否真的在大殿之中耕作,我们无从考证,但剧中英宗重农耕则很是贴合史实。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农耕文化,宋代以后,《耕织图》由民间文化上升为宫廷重要创作题材,这样一来,剧中那史无前例的“皇上大殿耕种”的场景变得合情合理。
正所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顺势而为,国泰民安。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是否也需要劳动一下,感受劳作带给你的快乐呢?!
下一篇:公园里的树竟然会自己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