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菲兹美术馆馆长:宗教艺术品该“回家了”

时间:2020-06-05    来源: 澎湃新闻    作者: 澎湃新闻

摘要:近日,欧洲各国的博物馆与美术馆相继开放,但是,为了安全考虑,开放后的观众数量受限,且大多来自本地,游客不被鼓励前往参观。对于许多艺术爱好者而言,这使他们很难在这一特殊时期欣赏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针对这一现象,以收藏欧洲经典艺术名作而知名的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馆长艾克·施密特提议,意大利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应该将馆内的宗教艺术作品归还至各个教堂,从而使艺术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这一提议也引发了对于宗教艺术品语境以及向教堂归还艺术品的可行性的探讨。

近日,欧洲各国的博物馆与美术馆相继开放,但是,为了安全考虑,开放后的观众数量受限,且大多来自本地,游客不被鼓励前往参观。对于许多艺术爱好者而言,这使他们很难在这一特殊时期欣赏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针对这一现象,以收藏欧洲经典艺术名作而知名的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馆长艾克·施密特提议,意大利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应该将馆内的宗教艺术作品归还至各个教堂,从而使艺术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这一提议也引发了对于宗教艺术品语境以及向教堂归还艺术品的可行性的探讨。

 

近日,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馆长艾克·施密特(Eike Schmidt)表示,他认为如今收藏于意大利国家博物馆与美术馆的宗教艺术作品应该归还给它们原来所在的教堂。他以乌菲兹美术馆中最著名的一幅中世纪作品,杜乔·迪·波尼赛尼亚(Duccio di Buoninsegna)的《鲁切拉的圣母》为例,这件作品创作于1275年左右,在1948年时被转移到乌菲兹。这幅描绘圣母与圣子的镶金画板是目前已知的13世纪最大的木板绘画。在他看来,这幅绘画应该回到它原来的家,佛罗伦萨的新圣母大殿(Florentine church of Santa Maria Novella)。

 

施密特的这一想法一部分是出于对新冠危机的反应。本周三,乌菲兹美术馆重新开放,同一时间的参观人数限制在450人以下。与此同时,来自海外的游客预计要到明年才能来到美术馆参观。他正在思考乌菲兹美术馆艺术作品的多元化与分布,从而使美术馆得以超越当下所拥有的土地,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

 

施密特承认,在美术馆内展示艺术固然有其优势。例如,如今《鲁切拉的圣母》与其他两位中世纪早期意大利绘画巨匠,契马布埃(Cimabue)和乔托(Giotto)的祭坛画陈列在一起,这样一来,它们就可以被互相比较,但是,施密特指出,《鲁切拉的圣母》离开了新圣母大殿,就使它的历史与意义缺失了很大一部分。

 

“宗教艺术并非是作为艺术作品而诞生,它服务于宗教目的,且通常置于宗教背景中,”施密特说道,一旦回到它被创作出来的场所,人们就能在恰当的历史及艺术空间中观看它,从而被引导去认识它的精神起源。“如果我们认为语境无关紧要的话,”他说道,“那就无法获取艺术和建筑的关系,也无法研究脉络考古学,而只能像《夺宝奇兵》里的印第安纳·琼斯那样,只知道一头扎向那些杰出大作。”

 

施密特是意大利宗教建筑基金会(Fondo edifici di culto,简称FEC)的主席。该基金会负责维护意大利接近900座天主教堂和其他宗教建筑。与流向欧洲各大博物馆的非洲文化遗产不同,意大利宗教艺术作品离开教堂并非是因为殖民掠夺。根据施密特的发现,在“二战”以后,为了安全考虑,意大利艺术、建筑与考古监管机构(Soprintendenze)将其保管的约1000件宗教艺术作品运往了国内的各个博物馆与美术馆。这批作品没有受到恰当的编录,即便是学者想要研究,也很难获取信息。

 

由于涉及到的教堂大多隶属于意大利宗教建筑基金会,归还作品并非难事,只是从一个政府部门移交到另一个政府部门。需要讨论的是保护与安全问题,不过,现代技术让这两者的实现比以往容易得多。施密特以乔尔乔内(Giorgione)的《卡斯第佛朗哥圣母像》(Castelfranco Madonna)为例,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绘画作品之一,作品经历过被窃、多次修复,还曾前往威尼斯展出,最终安全地回到了意大利威尼托自由堡的教堂。

 

人们对于施密特的提议反应不一。佛罗伦萨教区博物馆(Florence’s diocesan museum)的馆长Monsignor Timothy Verdon在采访时表示,他认为这是“一项非常积极的宣言”,但是这一想法并不现实。佛罗伦萨教区的大主教Cardinal Giuseppe Betori则表示,“这项提议值得关注与讨论”,但是“每个地方都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考虑”。

 

伦敦V&A博物馆前任馆长马克·琼斯(Mark Jones)赞同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观点,但他认为这项提议的方向是正确的。“对艺术感兴趣的人应该都知道,艺术在自己的语境中会更好。应该制定基本规则,规定教堂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将艺术作品收回,作品回归之后,应该举行纪念仪式。”

 

在早期欧洲的博物馆中,有不少艺术品来自教堂或教会收藏,博物馆根据其文化、历史或美学价值进行挑选。在进入博物馆收藏后,这些宗教物品就变成了艺术品,丧失了神圣的内涵。通过世俗语言,这种内涵被博物馆陈述中的新意义所替代。有时候,为了增强人们的理解,博物馆也会在教堂的指导下,举行一些比较性的展览,将宗教艺术品融合在一起,加以文本和图像资料,重新创造它们原本的语境。

 

事实上,博物馆的“介入”并不只会破坏宗教艺术作品的语境,有时候,教堂也需要依赖博物馆的修复技术。例如,比利时根特美术馆曾帮助圣巴夫主教座堂(St. Bavo’s Cathedral)修复扬·凡·艾克(Jan van Eyck)《根特祭坛画》的画板。在美术馆的努力说服下,教堂同意将这些画板借展给根特美术馆,在今年举行的凡·艾克大展中展出。不过,受到疫情影响,展览被迫提前终止。

 

 

 

在意大利,将宗教艺术展现得最好的公共博物馆或许是梵蒂冈博物馆群(Vatican Museums)。这得益于它的起源:梵蒂冈博物馆群由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于16世纪初创立,其中大量作品来自数世纪以来罗马天主教堂的收藏。在博物馆群中,最著名的是西斯廷教堂天花板上米开朗琪罗的湿壁画,此外还有拉斐尔、卡拉瓦乔、提香等艺术巨匠的作品。日前,梵蒂冈博物馆群宣布重新开放,并揭晓其最新修复的拉斐尔作品展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