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15 来源: 凤凰艺术 作者: 凤凰艺术
佩斯画廊精心推出艺术家尹秀珍最新线上个展“不被摧垮的精神”,展出11件雕塑及浮雕作品。作为1990年代初以来中国表演和装置艺术的领军人物,尹秀珍探索了全球化浪潮和地方传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人历史和集体体验的相互渗透。这些作品作为丰富的文化记忆库,捕捉了二十世纪后期中国发生的变化。线上展览将于6月16日至30日进行,展现了艺术家通过巧妙的手法将各种日常用品——例如穿过的衣服和用过的书柜——雕塑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方式便是缝纫和瓷器铸造。
在世界面临共同挑战的当下,这些作品表达了一种跨文化的视角,但同时尹秀珍所使用的材料所具有的与日常生活亲密的性质,同时也与当前人们在居家环境中度过大量时间的体验产生了共鸣。
尹秀珍所使用的日常物品,由于其与无数个体的身体和日常生活的接近,得以充当某种记忆载体。利用这种材料——尤其是穿过的衣服——的感性力量,她的艺术记录了那些常常被遗忘在国家历史之外的集体经历,同时指出了令人不安的、相互联系的全球现象:极速的城市化、不受控制的环境破坏、以及全球化如何消除多元性。尹秀珍的艺术直面这些问题和挑战,将柔软的服装和易碎的瓷器转变成艺术家称之为坚持“不被摧垮的精神”的有力渠道,而展览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本次展览的亮点包括尹秀珍2011年的雕塑《可携带的城市:杭州》,延续了艺术家自2001年开启的“可携带的城市”系列。对于这些作品,尹在她到访的各个城市搜集当地居民穿过的衣服,再使用这些衣服于旅行箱内创作出相应城市的形象。在描绘杭州的地标时,这件作品通过衣服布料这种大体量生产的日常材料,指向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同质化效果。
“在过去十年,我收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从朋友,家人和陌生人,每个代表不同的经验的许多旧衣服。我总是认为衣服是人的第二层皮肤。自1995年以来,我一直使用旧衣服作为材料和元素来创建手提箱。我把我的旧衣服从过去三十年封入我的父亲手工制作的手提箱。这些不同的经历不能伪造,但当他们密封在一起,一个新的冒险开始。我从不同的地方收集了书架。他们属于不同的书籍爱好者分享对书的爱。这些书架是知识和经验不同的对象的真正代表。在书架中,我再次利用收集的旧衣服在“新”衣服上装饰书架。这些“新”的衣服是以收集书籍的形式呈现的,这些书籍填满了空的书架。这项工作保留了个人的经验,同时传递了人类精神的温暖和本质。”——尹秀珍
此次展览还呈现了一系列浮雕作品,表现出艺术家独特地使用瓷器作为主题媒介,将瓷器与日常物品,例如纺织品或小型工具,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具有隐喻深度的作品。在“动作”系列以及“壁器”、“礼器”系列中,尹秀珍创造出凹凸不平的纹理表面,与传统瓷器的光滑饰面背道而驰;其中融入的穿过的衣服穿透坚硬的外壳,增添了这种不安与活力感。与釉面陶瓷的淡白色和淡青色相比,柔韧、色彩鲜艳的布料似乎暗示着生命的希望。
同时展出的“融器”系列作品,艺术家有意挑战了自古以来被评价为完美材质的“瓷”本身,将铁质刀片放入胚土之中,产生被传统工艺视为绝对瑕疵的巨大裂痕。做陶艺最怕陶土中有铁,因为会烧出黑点,“师傅们会把好的挑出来,不好的砸掉,但我觉得铁是我想要的。”她曾经描述道,“这两个东西,溶点不一样。铁是1,500度,瓷是1,200-1,300度,在高温之下,它都变软了,像果冻状一样,刀已经没有了。反而瓷烧出来有些小裂缝,好像刀片一样。这些出来的,我特别感兴趣。”正如“礼器”系列自残垣中繁生出力量一样,“融器”中裂痕的存在自身就是内在力量迸发的最佳展现。而在与刀片的对抗过程中,瓷的完美与脆弱感得以被破坏乃至消解,从而完成自身的最终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