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将于9月10日亮相故宫

时间:2020-09-01    来源: 雅昌发布    作者: 雅昌发布

摘要:备受瞩目的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它来了!此次展览名称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将于9月10日-11月15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展出。该展览不单独售票,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免费参观。

备受瞩目的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它来了!此次展览名称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将于9月10日-11月15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展出。该展览不单独售票,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免费参观。

 

紫禁城宫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紫禁城宫殿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在600年的传承中,汇集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这里是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实物例证,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大成之城”。

 

​本次展览共分为三大单元,18个关键年份。将它作为参观紫禁城的“序厅”,在对紫禁城600年历史的回望中,理解贯穿紫禁城“时”“空”的历史文化,感受宫殿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便于大家更有针对性、更加系统地参观紫禁城。

 

此次展览展出了诸多精品文物,其中不少为首次展出。重点展品不仅有展现徐显卿宦海浮沉的《徐显卿宦迹图册》;有紫禁城著名“小兽”做客,更有制作于1773年的漆纱。


明代时紫禁城什么样?现存的图像资料凤毛麟角。在午门展厅西燕翅楼展出的一套图册为我们提供了弥足珍贵
的生动资料。《徐显卿宦迹图册》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徐显卿作为一位明代翰林官员的成长历程和仕宦生涯。本次展览展出了图册中的两页,观众可形象地看到距今400多年前,也就是明代中晚期紫禁城午门及太和殿广场的真实情景,还能像福尔摩斯一样从中发现紫禁城建筑在明清两代变迁的蛛丝马迹。

 

紫禁城里的著名“小兽”,也从屋脊上“搬到”了展厅!这套小兽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时的原件,每件小兽都有美好的象征寓意,尤其是最后一件——行什,只在太和殿出现,是个孤例,也是太和殿建筑无上等级的体现。太和殿初建时名为奉天殿,后多次烧毁。康熙十八年(1679)二月初三日再次焚毁,由于良材难求,取木艰辛,这次工程备料用了十余年;直到康熙三十四年开工,两年后告竣,才有了今日的形制。

 

如何让文献和老照片不枯燥?展览在“讲故事”上用了新方法。

 

此次展览引入当事人的视角,从他们的日记、回忆录和文章中寻找材料,用鲜活的第一视角经验作为文献的补充。比如,在讲溥仪出宫时,展览用到了逊帝溥仪、内务府大臣绍英和当时执行《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的李石曾三个人对事件的回忆,给观众提供了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600年的历史文化,也让中华民族在制作工艺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劳动智慧在此汇集。这件在正楼展厅宁寿宫区展出的漆纱,制作于1773年,这是它在二百多年来首度与公众见面,因其脆弱的表面状况,以后恐怕也不容易再有机会公开展出。宁寿宫花园的内檐装修是公认的乾隆时期工艺巅峰水准,紫禁城内无出其右。而这件漆纱的工艺复杂程度与制作难度,即使在宁寿宫花园之中,也称得上数一数二。以今天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未能实现对其工艺的彻底理解,更难以原样复制。

 

 

 

除了展品,时间演变的概念也被融合到了展厅设计中,想邀你一同,感受紫禁城内时间与生命的流动。

展览讲述的是紫禁城时间的演变,那就用这座城四季变化的景象体现时间的概念吧!把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这些变化又永远不变的影像展现给观众,这个构想贯穿了整个展厅的空间设计。当你来到展厅,不妨去看看西雁翅楼入口处的一个版面,上面有一只酣睡的猫。在故宫,流逝的不光是时间还有生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