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08 来源: 中国美术报 作者: 中国美术报
水彩画作为舶来品,从1715年传教士郎世宁来华教授西画算起,传入中国至今已有300年历史;20世纪初叶至今,现代“中国水彩”也已行过百年长路。作为一个域外画种,它在我国大地上落地生根、蔚然成林,曲折的本土化历程不仅见证和映射着现代中国百年美术风云,也昭示着本体精进当以自我革新为机枢的内在规律。
浙江,在此历史视域中不仅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更是一方充满活力的舞台:西风东渐时期,1912年李叔同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首开水彩教学先河。继而,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蔡元培创立国立艺术院,建立水彩画教学基地。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美术学院教师率先成立相关研究团体、协会;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开放多元的学术交流,浙江更是成为影响深远、举足轻重的水彩画活动策源地,诸多当前中国水彩画界领军人物在成长阶段都与浙江有着深厚渊源。而浙江水彩画群体无疑也成为中国水彩画坛中耀眼的明珠。
“向史而新:浙江百年水彩画作品展”正是试图通过梳理相关作品和艺术活动历程,阐明如下旨意。
现代水彩概念的审视
众所周知,从“传统走向现代”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重要命题。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之路是在美术运动和西学思潮的交替作用下,及传统美术和现代美术的二元绞合中,以运动的范式替变演进。
20世纪初叶,中国现代文化的先驱,以激进主义的姿态,主动接纳西方现代思潮,破除本土传统文化的束缚,点燃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而新文化运动则将中国文化推入了世界现代文化体系和结构之中,将现代性启蒙推至一个新高度。此后,中国文化步入了现代性建构的新阶段———此际,鲁迅倡导以美术来启蒙民众、疗救社会、艺为人生,于1913年作《拟播美术意见书》批判传统绘画中礼教思想与腐朽文化观。
1917年蔡元培作了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希求国人的性格、情感能在科学与审美境界中得以完善,从而达到重塑社会之目的。显而易见,美术的现代化是文化先觉者推行人性启蒙、社会革新的重要路径之一。而此过程中,在旧传统基础之上建立的新传统的语言特质无疑是一种最具可行性的转换手段。由是,中国现代水彩便自然产生了既融合中国文化特质,又不脱离本体西画技艺特色的面貌。或者说,在没有自觉、自主地致力于本土化面貌塑造之前,水彩始终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游离着、寻觅着。即如早自郎世宁将水彩画带入中国时,因并不具备时代条件,最终只是清代宫廷绘画的一出别枝,无法对当时社会产生引领性、乃至变革性的影响。
基于上述,我们将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叔同教授西画作为中国现代水彩的开端,进而于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中锚定下它的起点。
水彩画种的自在独行
水彩画在西方早期作为绘画的草稿,处于从属地位。随着西方艺术反叛精神扩张到水彩绘画中,英国水彩画家提出了“历史的风景画、诗意的自然、如画的风景”三个概念,挑战油画在绘画中的中心地位。
尽管中国现代水彩艺术体系是多元的西方语言特质和中国文化语言特质的融合产物,但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徘徊于写实主义的范畴中,尚未进入到现代主义领域。
回望20世纪初,中国水彩画在经历了一段向西方学习的阶段之后,转向了具有东方意味和中国特色的创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描绘社会主义建设、反映劳动人民、歌颂新中国新面貌的作品应运而生,定格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时代风貌。总体而言,20世纪的中国水彩画现代化之路经历了从风景题材到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转变、西式水性画法到中式干性画法的改变、西方写实主义到现实主义表现的更新,最终水彩画突破“轻音乐”的定位,向“独立画种”蜕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得益于题材的繁荣、技法的跨界创新,水彩画创作面貌日益多样,时至当代更涌现出内容翔实、情感深邃细腻、形制扩大的严肃题材作品。相应地,随着表现疆域的拓展,水彩画的艺术定位逐步崛起,从边缘性、从属性画种晋升为独立画种,形成与国、油、版、雕展开平等对话的局面。
当代水彩的聚合新生
进入21世纪,中国水彩画基本完成了现代化转型和本土化转体,作为独立画种迎来了更为绚丽的绽放。在强调个人风格和价值多元化的当代艺术思潮中形成聚合式发展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画家跨界到当代水彩画创作中。如浙江水彩画家中,版画家占有相当大比例,为之注入更为沉稳厚重的气质。这种融合正如吴冠中所言,“水彩画好像小岛,处在油画和中国画两块陆地之间,两者都可和水彩有联系,在这小岛上碰头”“画油画的常画水彩做各种尝试,版画家、国画家、油画家、工艺美术家和建筑家画水彩,因素养不同、要求不同、手法不同,就出现了各自的特点,这对水彩画形式风格多样化很有好处。”
综观当代水彩画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本体精进的道路上长足发展,既有媒材实验探索,以求拓宽表现力的边界,又不乏观念意识,用文化隐喻表征作品内涵。一是积极完成现代性向当代性的转换,基于在现代主义表现性上的跨界突破,进一步形成开放多元的面貌和吞吐自如的全方位创作导向。
问题意识与浙江现象
立足于中国美术现代化境遇和当代社会多元评价体系的思考,浙江美术馆组织策划了“浙江百年系列”展览。“向史而新——浙江百年水彩画作品展”作为该系列的首展,重在透过学术立场、问题意识来直面当下、叩问未来——以梳理浙江水彩百年历程为契机,提炼中国水彩画的民族性、时代性、观念性,并借此三重维度勾勒整体面貌,进而思考浙江置于中国水彩界以至美术界,何为其历史贡献的必然性和启迪意义,何为其于当下文化多元语境中的生命活力乃至精神穿透力、感召力。回溯历史观照当前中国艺术生态,水彩固然是技艺,也是材质,但或许更可以转化为具有融通和跨界能力的媒介手段乃至艺术思维及行为方式。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民族先声:从西学东渐到浙江风貌”,展示了一条20世纪上半叶中国早期水彩画从效习西方到中西融合再至本土特质内化的民族化沿革之路。第二单元“时代转化:从写实写生到托物寓感”,探讨写实和写生之于水彩艺术的价值和意义。长期以来,大量静物和风景题材作品,是教学手段抑或是创作?具象写生对于自由创作是桎梏还是催化?水彩艺术作为独立画种的美学意义和行动机制是怎样托付于现实及时代,从而形成开放多元面貌的?第三单元“观念生长:从个性回荡到观念现场”则更为强调创作者的主体意识,弱化对物象的真实再现,转向对媒材边界和文化语境的探索,既展现优势亦呈现焦虑。以期通过作品多重意涵及表达动机的剖析,巩固和提升当今浙江水彩艺术事业发展的长足之处、促进自省与探索精神的深化。据此有理由相信,跳出技术自恋和单一经验框架,触摸到真正的个性与观念的核心,必然会启迪和带领浙江水彩画创作的新方向。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站在新时代,中国水彩画正以一种温和而不乏坚定的姿态默默进行着自我革新,以期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中,不断彰显自己的时代意义,稳实地构建新的世界。浙江水彩艺术回望历史脉络的过程同时也意味着继往开来的担当与决心。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方能彰显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在推动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中贡献重要力量。
上一篇:齐白石黄宾虹首次“面谈”花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