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意见》出台,博物馆、学校、社会机构这样说

时间:2020-11-05    来源: 弘博网    作者: 弘博网

摘要:从博物馆开始发展其社会公共教育职能之初,青少年学生就是博物馆最关注的群体,对青少年的教育也是促进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博物馆与学校通过开展教育合作,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学习机会,为开展校外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而博物馆的资源也为学校丰富了的教育内容与素材。

从博物馆开始发展其社会公共教育职能之初,青少年学生就是博物馆最关注的群体,对青少年的教育也是促进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博物馆与学校通过开展教育合作,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学习机会,为开展校外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而博物馆的资源也为学校丰富了的教育内容与素材。

 

近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于联合印发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链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为此,弘博网与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丁福利、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以下简称“曲江二小”)校长阎利娟、博物馆教师申珅以及教育品牌“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张鹏、“假日博物馆”创始人沈鱼进行了深入交流,更为直观的感受来自博物馆、学校、社会机构等各方关于《意见》的看法。

 

博物馆:明确博物馆教育的定位与发展,让博物馆人告别彷徨

 

《意见》中明确提出各地博物馆要坚持“展教并重”,强调要把利用博物馆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摆在工作重要位置,要对各类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严格把关,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确保活动教育性和公益性。作为国内较早开展社会教育系列品牌建设的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与河南博物院和一直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为青少年提供教育服务,在业内享有良好的口碑。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此次《意见》的出台对于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少年观众一直是博物馆的重点关注对象,如何为这一群体提供充满趣味性、探究性的教育服务也成为博物馆工作的重心。近几年,我国博物馆更是在教育服务方面积极探索,使得教育活动得以走出展厅、走进学校,而此次《意见》的出台无疑进一步完善、强化了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内容与方向,对于馆校合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在谈及此次《意见》的后续落地时,龚院长认为,在积极与中小学校开展合作的同时,博物馆应始终坚持自身的教育理念,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同时并加以区分,避免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课堂教育。“博物馆作为一个非强制性学习场所,其教育理念应是自愿、启发式的,是通过活动、服务潜移默化的对观众产生影响达到教育的目的,与学校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龚院长说道。

 

为此,他再此强调了博物馆教育的使命,“博物馆教育并非只是简单地介绍文物、历史或艺术,而是帮助青少年认识文物与文物之间、文物与地域之间、文物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系,并在认识的过程中得以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各地的地域文明。”龚院长表示,“因此,当博物馆走进校园时应始终谨记自身教育使命,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青少年打造德育、智育、美育的第二课堂。”

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丁福利认为,本次《意见》的出台有两方面积极的意义:一是对2015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博物馆条例》有关条款落地生效是一个新的、重大的、实实在在的推进举措;二是对于博物馆发挥独特资源优势开展青少年教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

 

《意见》规定和指导了有关各方应该如何各尽其责、形成合力,挖掘和利用博物馆资源来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这对今后中小学生走出校园的围墙,快乐的徜徉在博物馆知识的海洋里汲取健康成长的必要营养,必将发挥决定性、里程碑式的作用。”丁书记在交流中特别强调,“《意见》首次明确了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利用博物馆资源方面的‘主动’、‘主导’角色并提出了建立相应评价机制的要求,结束了长期以来文物主管部门和博物馆为了把中小学生‘请进来’而往往‘请而不来’的‘一头热’历史。”

 

在谈到博物馆未来教育工作发展方向时,他指出,“博物馆发展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拓展,不仅需要展陈、社教等个别职能部门聚焦发力,显然还需要全馆一盘棋统筹协同推进,博物馆人尤其是博物馆的决策者、管理者,有必要尽快围绕《意见》的落地,相应调整与拓展自己博物馆发展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把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博物馆履行使命、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进行战略部署。”

此外,《意见》明晰了博物馆自身的角色和未来具体的努力方向,他表示,“《意见》的出台使博物馆人在这方面工作中不再模糊与彷徨,尤其是在馆校合作方面,《意见》所提出的具体规定,可有效指导博物馆避免出现在馆校合作工作中的‘一厢情愿’和‘盲目性’。”

 

学校: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困难,让学校不再孤单

 

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2015年建校后就设立了博物馆,从2017年开始聘用专职教师开设博物馆课,并带动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将教室布置成 “主题博物馆”。通过博物馆课的讲授、校内博物馆运营体验以及校外研学等一系列活动,学校将博物馆教育“搬进”小学课堂。2018年,曲江第二小学的儿童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是陕西第一家设立在小学中的博物馆。

 

“作为一个学校来讲,我们一直很反对把博物馆研学搞成旅游参观,曲江二小在开展博物馆课程的4年里,也是克服了重重困难。4年前,刚开始做博物馆课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问我,你们的课程是什么内容?是美术课还是研究文物还是研究历史?我都要给别人解释很久。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始了相关的博物馆教育课程,我们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有着密切的合作,每年的很多活动也是在他们的支持下开展的。” 阎利娟校长在介绍曲江二小博物馆教育课程时说道。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新出台的《意见》从资源开发到方法途径再到长效机制,不仅全面且非常扎实,将博物馆资源与中小学的教育结合落实到位。”她表示,“《意见》的操作性很强,学校在实践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也恰恰是《意见》上所提到的。作为学校的教育者来说,其实很渴望能让孩子们走进博物馆,但由于大馆参观人数比较多,老师带学生们去参观也承担着很大的安全压力;另一方面,博物馆的讲解主要是面向成人观众,没有专门给儿童讲解的内容。同时,我们也希望希望博物馆教育活动人员与学校的老师能够互相学习、了解,在政策与部门的推动下以及资金条件的支持下,形成一定的培养计划,逐渐加强学校人才的博物馆内容建设。”

 

“此前在做博物馆教课程工作的时候,更多的感觉像是一个独行者,不知道自己做的工作对错与否,《意见》出台之后,让学校的博物馆课程老师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得到了肯定,大家对于学校的博物馆教育发展有了更坚定的信念。”作为学校里直接参与博物馆课程设计开发的教师申珅则认为《意见》的出台对学校之前的博物馆教育工作是一种鼓励与肯定,对今后的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与指导作用。

 

社会机构:促进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需求融合发展有机组成

 

除博物馆与学校外,本次《意见》中还明确提出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耳朵里的博物馆”与“假日博物馆”作为北京地区较早发展起来的专业化机构,无论是在线上与博物馆合作推出音频或视频类内容,还是线下组织学生开展教育活动,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专业化的内容质量也得到了博物馆和家长群众的认可。

 

“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张鹏认为,《意见》的出台会让很多致力于从事博物馆教育的专业机构重新思考,思考未来专业化服务的方向。机构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实操经验,一方面可以配合博物馆的宣教部门研发教育课程,博物馆后续对接的也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可能会有很大的投入,我们希望研发出来的内容可以辐射到更多的学校以及更多的中小学生;另外一方面是服务于学校,给学校带去更多博物馆的教学资源,从而使博物馆与学校更好的进行促进与融合。

 

“假日博物馆”创始人沈鱼认为,《意见》对于馆校合作的机制指明方向,非常及时且意义重大,对于投身博物馆教育事业的社会力量来说是备受鼓舞的,对于社会机构来讲是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馆校合作也要发挥专业化市场化力量的积极性,对接馆校双方,打通资源流,最大限度地形成合力,进而建立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沈鱼表示,“如何合理利用馆藏资源,让青少年能够更加直观,更加有高效的体验和学习博物馆传统与历史文明等方面的知识,建立起更加具象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也是专业机构正在不断探索和尝试的方向”

 

结语:

 

青少年群体作为国家发展的未来,此次《意见》的出台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发展明确了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为博物馆、学校以及社会机构,界定了角色、分配了任务,提供了政策保障。未来,青少年教育还需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携手共进,寻求一条具有综合社会功效和价值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