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0:从南京到北京”文物特展移师南京

时间:2020-12-25    来源: 澎湃新闻    作者: 澎湃新闻

摘要:正值永乐迁都北京600年之际,“1420:从南京到北京”文物特展继年初于首都博物馆展出后此次移师南京,于12月19日在南京市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分为“洪武肇基”、“永乐开拓”、“国祚绵延”三部分,南京市博物总馆联合首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蚌埠市博物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共展出340件(套)文物,围绕明代迁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展开,介绍北京与南京两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正值永乐迁都北京600年之际,“1420:从南京到北京”文物特展继年初于首都博物馆展出后此次移师南京,于12月19日在南京市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分为“洪武肇基”、“永乐开拓”、“国祚绵延”三部分,南京市博物总馆联合首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蚌埠市博物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共展出340件(套)文物,围绕明代迁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展开,介绍北京与南京两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明朝迁都之举从明太祖时便已萌芽,但由于选址等诸多问题未能成行。至永乐元年,明成祖改北平为北京决心迁都,此后逐渐开始修建北京皇宫、长陵,开通运河等作为前期准备。直至永乐十八年,北京皇宫与城市建成,明成祖下旨正式迁都,并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北京为京师。此后虽数度有还都南京计划,但都未能成行。


江南自唐朝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明初的南京更是全国最大的城市。而北京自安史之乱地位日渐显著,虽经历了明初的冷清,但明成祖迁都这一举措也在一定层面上为北京的繁荣带来了可能,更借由这一动作,增强了我国南北方的联系。

 

1368年,朱元璋称帝并定都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南京首次成为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国都。在此背景下,当时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从各类文物及当时的史料记载中可见一二,而在皇帝的审美偏好指导下,釉里红瓷器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名品。

中国人自古尚红,据《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皇上诏令,宫廷祭祀所用的金属器物概由瓷器代替。而在瓷器上绘制红色纹饰则极为不易,由于其成色极难掌控,烧成后多黯淡甚至接近黑色,成品率极低,使得历代制瓷工匠均被该技艺所困。

洪武帝以喜爱釉里红瓷器闻名,从南京明故宫出土的文物看来,也印证了这一传言,而在各类器形中,又以玉壶春瓶与梅瓶为珍。

此次展出的“明 釉里红岁寒三友图梅瓶”1991年出土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宋铉夫妇墓,宋铉为明初开国功臣西宁侯宋晟之孙、永乐帝之女安成公主嫡长子,官授锦衣卫指挥佥事。

 

时至永乐,十八年正式迁都,至此北京变为京师,南京成为留都,两京制度基本形成。明成祖在位时期延续洪武政策,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在这一背景下对于宫廷用器必然更为讲究,故瓷器收藏中素有“明看成化”之说。此时青花瓷成为一代表品类,与宣德青花共同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明初朝廷烧制瓷器,须由内府“定夺样制”,以青花梅瓶为例,自永乐年起改良前朝满饰缠枝花纹的习惯,转而绘折技花卉瑞果等,每组均有茎叶伴生,成为永窑的经典器物。

首都博物馆藏品“明永乐 景德镇窑青花折枝桃竹灵芝梅瓶”便为这一主张下的典型,其出土于北京石景山区雍王府墓,在年初该展览亮相首都时便得到关注。此外本次展览还有永乐青花其他器形展出,如南京市博物总馆藏“明永乐 青花折枝花卉纹菱口盘”、南京博物院藏“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碗”等。

 

拍卖市场中,永乐青花且纹饰为折枝花果的梅瓶可见香港苏富比2011年秋拍中一件玫茵堂旧藏“明永乐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在当年拍出1.6866亿港币,至今依旧领衔于明初青花器,足见品级之高。

 

除洪武与永乐代表瓷器外,本次展览还呈现各类珍品,如出土于北京海淀区门头村明墓的“明嘉靖 霁蓝釉杏叶执壶”与出土于南京中华门外五贵镇明墓的“明 霁蓝釉执壶”,两件藏品分别来自首都博物馆与南京市博物总馆,虽一南一北,但器形、釉色都极为相似。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展出是这两件文物出土以来的首次“相聚”。

 

此外,出土于北京永定门外南苑万通夫妇墓,现为首都博物馆藏品的“明 嵌宝石飞鱼纹金执壶”、南京市博物总馆藏出土于南京江宁将军山沐启元墓的“明 ‘黔宁王遗记’金牌”等均为此次重点。展厅中心还利用大报恩寺遗址与白虎桥遗址最新考古出土的建筑构件复原了明代南京城恢弘的建筑场景。

 

 

 

此次“1420:从南京到北京”文物特展移师南京,相比首都博物馆首展呈现了更多南京当地馆藏,全方位还原明朝在南京的辉煌过往。剧透就到这里,更多精彩还需亲自打卡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