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27 来源: 网易艺术 作者: 网易艺术
“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自去年底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开幕以来,引起了海内外篆刻界专家学者与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4月24日下午,展览主办方专门举办了“中国印文化大展——印缘雅集”,邀请30余位国内知名印学研究者参与座谈研讨。主办方还携手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举办围绕印文化的大众体验活动。
此次展览由韩天衡先生策划,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和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西泠印社、河南印社、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支持协办。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表示:“中国印章出现于殷商时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除了实用功能,印章也被赋予了高妙的艺术属性,先后衍生出先秦、秦、汉、魏晋及唐、宋、元的各式印章,以及明清以来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文人篆刻,形成中国独有的印章(篆刻)艺术。此次展览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印文化而言,它仅是豹之一斑,但是它对于爱印人乃至广大观众而言,也许是有着一斑窥豹的效应。”
七成展品首次公开,西泠印社众多名品首次抵沪
在印材部分,展出了以四大国石(福建寿山、浙江青田、浙江昌化、内蒙巴林)为主的珍贵印石170余方,其中有寿山田黄、汶洋冻、荔枝冻、三彩芙蓉等名贵品种。在此之中,既有清代流传的印石名品,也有近现代雕钮大师的精品,给人以琳琅满目的感受。
此次展览展品之多样、品质之高端、学术之丰厚、规模之庞大,可谓空前,全方位展示出中国印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在印文化展示、研究、传播等方面开创出新思路,是一个具有重要的艺术鉴赏与学术研究双重价值的展览。
篆刻的前世今生,印学研究者讲述中国三千年印文化
主办方于展览之际,在韩天衡美术馆开启了“中国印文化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邀约七位国内印坛名师登堂讲座,主题多元,内容丰富。不仅增进了广大观众对篆刻艺术的深入了解,也增强了印学研究者之间的交流。
在4月10日第一次讲座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篆刻委员会秘书长、西泠印社理事朱培尔围绕《篆刻向何处去》这一主题,指出我国印章发展在经历秦汉古玺印和文人篆刻两个阶段中,因宋元以来文人士大夫的参与,使篆刻创作实现了从不自觉到自觉投入的根本转变。
来自南京已八十高寿的著名印学专家、西泠印社理事徐畅先生以《古玺印图典》为资料基础,从三方著名的殷墟商玺为起点,探讨古玺的起源,并从断代顺序分别介绍了商玺后的西周玺、春秋玺;又按照地域划分阐述了战国中秦玺、楚玺、齐玺、燕玺、三晋玺这五大国别古玺的各自特征。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西泠印社社员韩回之以《七千年印章材质演变漫谈》为题,从古西亚、古巴比伦、古埃及等地区最具典型特征的印章讲起,把不同时期印章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从形制、纹饰、题材、功用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追溯。
难得露面的西泠印社理事,知名书法篆刻家余正先生,虽已八十高龄,但他的《谈篆刻》讲座,吸引了浙江、江苏、山东、山西、黑龙江等地的近二百位听众专门赶到上海前来聆听。余正先生阐述了如何深入学习篆刻、把握秦汉传统印风与明清流派印风,分析了各个风格的利弊得失。同时,以西泠印社前辈的楹联内容为例,希望篆刻作者不慕荣利、刻苦钻研,树立正确的文艺观与价值观。
别开生面的“印苑雅集”:有学者研讨,也有大众参与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篆刻专委会主任、西泠印社理事王丹回顾了他与韩天衡的交游往事,他认为“韩先生是齐白石之后,从刀法上有重要贡献的篆刻家。齐白石的刀法是以残破,一边平一边毛的线条,把石材的运用达到极致。韩先生用的是属于锰钢的钢刀,他的线条的自由流畅,那种张力,我认为也是在石材印章上的极限。特别是鸟虫篆那种行云流水的方法,目前为止我认为达到石材的极限。”
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韩回之介绍,长期以来,韩天衡美术馆和上海工艺美院在传统文化普及和美学创新教育上,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美术馆是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美学公共普及平台,院校集中了专业的师生和教育体系,尤其工艺美院是艺术、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基地,双方的合作能有很多前沿性的跨界突破,让更多文化、美学元素应用到城市建设中,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为城市注入更多的美。
本次系列活动由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和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给予资助,资助范围除了“印缘雅集”,还包括七场高端学术专题讲座的“中国印文化大讲堂”,围绕印文化的“印苑雅集”大众体验活动,以及“心心相印展”的网络展示。
据悉,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已经获评为2020年度上海市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
下一篇:何多苓:画笔写诗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