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功臣画像国内仅存两幅,你认得吗?

时间:2021-06-15    来源: 网易艺术    作者: 网易艺术

摘要:为了表彰功勋显赫的武将,中国历史上,一些封建帝王如汉明帝刘庄、唐太宗李世民、清高宗乾隆等,会下令让画师绘制功臣像,张贴或悬挂于重要的殿堂之中。天津博物馆就收藏有两幅功臣像。这两幅画像可不一般,是国内目前仅存的两幅清代功臣画像,弥足珍贵。

为了表彰功勋显赫的武将,中国历史上,一些封建帝王如汉明帝刘庄、唐太宗李世民、清高宗乾隆等,会下令让画师绘制功臣像,张贴或悬挂于重要的殿堂之中。天津博物馆就收藏有两幅功臣像。这两幅画像可不一般,是国内目前仅存的两幅清代功臣画像,弥足珍贵。


为维护民族统一,保证国家安定,乾隆皇帝在位期间亲自指挥了平定西域准噶尔、回部、大小金川等十次重大军事行动。为了表彰在战役中功勋卓著的将士,乾隆皇帝下令绘制出功臣画像,并将画像置于紫光阁内。


天津博物馆书画部主任于悦介绍,紫光阁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初为皇帝阅射之地,名曰平台;到了清朝,成为皇帝殿试武进士和检阅侍卫大臣的地方,这里代表着最高武功,因此将功臣像悬挂于此,作为一种嘉奖形式。


据史料记载,为宣传“十全武功”,乾隆年间共举行了四次功臣画像活动,共绘制出280幅功臣像,第一次是在平定准噶尔后绘制了100幅,第二次是在平定大小金川后又绘制了100幅,第三次是在平定台湾后又增加了50幅,最后一次是为了平定库尔喀而绘制了30幅。


这些画像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战将的英姿,每位功臣单独一幅正面或四分之三侧面全身肖像画,是不可多得的纪实性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乾隆年间的紫光阁功臣像是唯一流传于世的古代功臣画像,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可惜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这些功臣画像被大肆掠夺,现在传世不到30幅,国内仅见天津博物馆收藏的《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像》和《领队大臣成都副都统奉恩将军舒景安像》。


阿玉锡是平定准噶尔的功臣,舒景安是平定大小金川的功臣,二人的功臣像均为单独一幅正面全身肖像画,画像上方都用内容一致的满汉两种文字记载了他们的功勋。


记者对比这两幅功臣像发现,阿玉锡的画像上有乾隆皇帝的亲笔题赞,而舒景安的画像上只有大臣于敏中、梁国治的题赞。同是功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于悦解释说,这是因为按照清朝惯例,在绘制功臣像时,名列前50位的功臣,是由乾隆皇帝亲自题写赞语的,而名列后50位的功臣,由大臣题写赞语。阿玉锡在平定准噶尔的100位功臣里列33位,而由于舒景安在平定大小金川的功臣里排名第52位,所以这幅作品上的题字是当时的两位大臣。


记者还发现,相较于舒景安面部的平面化,阿玉锡的面部有明暗、凹凸对比,五官立体,表情细腻,写实风格比较明显,更接近于现代的照片。


于悦告诉记者,清代,宫廷画师中有不少是西洋来的,如郎世宁、艾启蒙等。功臣的身体部分及衣纹,由以线条见长的中国宫廷画师完成,而功臣的脸部则由这些西洋宫廷画师负责,有些西洋宫廷画师运用焦点透视技法,写实性很强。


“紫光阁功臣像将中国传统肖像画以线描为主和西洋油画注重立体感、焦点透视技法相结合,是中西绘画技法合璧的结晶,相对于前代功臣像比较单调的白描技法,是明显的突破和超越。”于悦说。


那么,乾隆皇帝为何热衷于给功臣画像呢?“紫光阁功臣像被赋予了高度的政治内涵。”于悦说,功臣画像作为清朝宫廷艺术,表现忠君爱国、展示人才之盛、宣告国威之强、寄寓道德训诫意义等政治主题,“最终目的是巩固清朝政权、维护统治秩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