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推出“百年巨变——雕塑作品展”

时间:2021-06-21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中国文化报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学院共同策划推出的“百年巨变——雕塑作品展”日前在国博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学院共同策划推出的“百年巨变——雕塑作品展”日前在国博开展。


展览包括“苦难岁月”“美好生活”两部分,展出刘开渠、滑田友等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雕塑家,反映普通群众生活场景和切身感受的近百件雕塑作品。这些作品细致刻画了旧中国人民苦难深重、饱受欺凌的悲惨命运,生动描绘了新时代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共享小康的幸福生活,深刻揭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使中华民族走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绵延不绝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中国在近代被世界快速发展的浪潮甩在了后面。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轰击下,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广大人民尤其是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展览第一部分“苦难岁月”精选了《轰炸》《农工之家》《农奴斗争盼解放》《翻身农民》等反映旧社会普通民众饱经磨难,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艰难生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争的经典雕塑作品。“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民”是这些雕塑作品感人至深的内在原因,它们承载了旧社会民众的苦难记忆,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摆脱悲惨命运的力量和决心。


1937年,滑田友听到“淞沪抗战”爆发,日军军机对中国狂轰滥炸,上海、南京沦陷的消息,《轰炸》正是对这一段历史的记录。作品塑造了一位逃难母亲的形象,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残害,同时以艺术的手法,充分反映出一个伟大的中国母亲在危急时刻用生命保护孩子的勇气与献身精神,表现出一种极端状态下的人性光辉。


刘开渠作为中国现代雕塑的先行者,其创作于抗战胜利后的《农工之家》,以田园间男耕女织的美丽图卷,表达作者经历了战争后,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农民、工人为题材,用雕塑反映生活,这在中国雕塑史上还是第一次。


“我们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伟大贡献,体现在使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美好生活孜孜以求的梦想,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变为现实,全面小康的实现,必将成为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成就。


展览第二部分“美好生活”选取了近年来新创作的主题雕塑作品,立足现实生活,聚焦人民群众身边最朴实无华的生活场景,汇集成一幅全面小康社会的全景图谱,用雕塑艺术展现新时代中国人民多姿多彩的幸福生活。


顺着第二部分的展览设计拾阶而上,很多观众被作品《开荒牛》蕴含的强大内在张力吸引而驻足。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从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现代化城市。雕塑家潘鹤1982年为深圳经济特区所作的主题创作,以开荒牛拼尽全力拉拔老树根的形象,生动表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此次展览系统展示了近百年来写实主义雕塑对劳动人民的塑造,包括从新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第一座大型劳动人民主题雕塑——刘开渠《农工之家》,到20世纪以来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四川美院等艺术院校创作的写实主义杰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反映新时代人民的幸福生活,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四川美术学院紧密合作,特别为此次展览创作了七组大型系列主题性雕塑。“例如《乡里乡亲》这组作品,生动刻画了普通群众参与基层民主选举的高涨热情和主人翁精神,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国家民主制度的健全、民主形式的丰富、民主渠道的拓宽,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梦想启航》则表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航天科技展览的情景,学生们聆听讲解员介绍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后心中充满自豪。”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策展人钱晓鸣介绍,展览以人民生活的改变为主题,以时间为主线,用平视的视角,回望中国人苦难深重、奋起抗争的过往,展现向往美好、共享幸福的今天,着力呈现普通人在时代大潮下的日常形态,以期贴近观众,从而唤起观众共鸣,更真切、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


关于展览在设计上的突破创新,中国国家博物馆纪委书记、策展人陈莉介绍, 此次展览位于国家博物馆西大厅的公共空间,展览的两大部分内容“苦难岁月”和“美好生活”分别对应了南北两个区域,并因地制宜巧妙结合主题呈现展览。


在展陈形式设计上,为调和展览两大部分的空间距离,使展览更加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的视觉效果,设计师从展陈形式语言、色彩和空间布局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设计。


展陈形式设计方面,本着充分利用和发挥公共空间特色的原则,提取了博物馆建筑内部的空间线条。南北两个展示区均以折线为基本设计元素,形成统一的视觉符号。新建展墙以折线的三维形态“切面体”依附内部建筑结构呈现,新建墙体与建筑内部本体有机结合。


展览色彩设计方面,为突出“苦难岁月”和“美好生活”两大展览主题,色彩设计上选择了象征“苦难岁月”的中性灰和象征“美好生活”的时代红作为主色。同时,为融合两个展区的色彩,营造整体性好、识别性高的色彩氛围,在主色调的基础上,各区域结合墙体的曲折结构穿插了小面积的灰或红,力求达到整体空间色彩既各具特色又“你中有我”的和谐统一。在局部色彩的处理上,充分考虑了雕塑与环境色彩的相互关系,注重用环境色衬托雕塑作品,以突出作品的艺术性和时代性。


在空间布局方面,考虑到此次展区在空间上整体呈扁长方形,雕塑作品在空间布局上主要采取了点状、组团与折线双序列的布局方式。北侧展区以线性为主,设计连续性展台以配合展览内容的叙事性;南侧展区以点状雕塑结合组团式布局,延展雕塑内容,形成疏密得当:高低错落的空间秩序,形成视觉冲击力,突显新时代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变。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