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我在美术馆里“发射了一枚火箭”

时间:2021-11-08    来源: 99艺术网    作者: 99艺术网

摘要:就在2021年11月5日,徐冰在北京红砖美术馆里“发射的一枚火箭”,却用其炙热的尾焰,溶解掉了郁积在观众心目中的些许沉闷与迷惘。这次名为“徐冰:艺术卡门线”的展览,主要围绕艺术家徐冰与星际荣耀火箭公司发射的“徐冰天书号”艺术火箭而展开,其标题中“卡门线”的概念原是一个科学术语,它被认为是外太空与地球大气层的分界线。
近期北京的天气,一如疫情反复后人们的心情一样,迷雾重重而又看不到远方。各地诸多大型展览和活动被紧急叫停的消息,也让艺术行业陷入到一种突然的停顿状态之中。


而就在2021年11月5日,徐冰在北京红砖美术馆里“发射的一枚火箭”,却用其炙热的尾焰,溶解掉了郁积在观众心目中的些许沉闷与迷惘。这次名为“徐冰:艺术卡门线”的展览,主要围绕艺术家徐冰与星际荣耀火箭公司发射的“徐冰天书号”艺术火箭而展开,其标题中“卡门线”的概念原是一个科学术语,它被认为是外太空与地球大气层的分界线。


在现场我们看到,除了常规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包括图片、影像视频等等)和文献资料之外,艺术家还专门对太空艺术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梳理,配合真实的火箭残骸和层层递进式的展陈方式,让整个展场被一种多层次的、且难以被简单的“艺术”概念界定的观看氛围所笼罩。


正如徐冰所说:“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艺术展,我们对这些陌生问题还处于需要判断的阶段,艺术家和策展人能做的就是与观众一起进入这样一个太空艺术现场。


这枚‘艺术火箭’很难说它是一件独立的、有创意的艺术作品。这也许是由于其核心元素来自35年前一件旧作的想法,却被放在今天太空科技发展的新条件下,在35年来世界巨变的各种因素之间滑动,从而使这枚‘艺术火箭’的概念成为一个游移不定的东西。对这个项目的界定,就像‘当代艺术’是什么,同样的难于界定。把艺术触角伸到外太空,解决的还是地球上的事,探究的还是人的局限。最终寻求的还是新的、有效的哲学观”。


“徐冰天书号”的作品原点,是艺术家从1986年开始动工,一直到1991年才完成一件大型作品,全称《析世鉴·天书》。在这件作品中,徐冰以汉字的基本笔划为原型,组合创造了近四千多个“伪汉字”,并采用活字印刷的方式按宋版书制作成册和几十米的长卷。包括徐冰本人在内的任何人,都无法从中读出任何内容来。1988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引发巨大轰动,后在各国展出也大受艺术界欢迎,并引发了连篇累牍的讨论。当时的徐冰曾说:“《天书》表达了我对现存文字的遗憾”。


而在2021年2月1日,中国酒泉发射了一枚火箭,这是全球第6025次航天发射,这枚火箭被命名为“徐冰天书号”,这是首枚以艺术之名发射的火箭。在“徐冰天书号”内安装了一个5.5cm立方体的“天书魔方”。按计划卫星将传回魔方在外太空的即时影像。箭体上布满了“天书”的伪文字。一、二、三子级箭在完成推进任务后,将与载荷舱分离,回落地表。这些“伪文字”随着火箭经历上天入地的过程,在火力推送、大气摩擦、箭体陨落等自然力量的再造中,呈现出天人合一的作品形态。


徐冰说:“这枚艺术火箭也许只是为将来的太空艺术做了一次实验和演习,它更像一个过渡性的事件。我希望它能留下一种基因,等待并寻找新的土壤,长出与‘母体’不同的、没见过的东西”。


但在作品实施的过程中,这枚火箭由于技术原因点火升空后失利,其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奇异的结果。例如,在坠落点的现场,出现了惊人的“大地艺术”景观。徐冰认为:“如果靠计划施工制造这样一件‘环形山’的大地艺术几乎不可能,但一件理想的大地艺术却出现了,它不是安排所得,也与艺术家原始意图不符。它与‘现成品艺术’或‘偶发艺术’不同在于,后两者是安排‘发生’的艺术,而前者是先出现了,再被‘指认’的艺术。这又涉及了谁有权认定艺术?当下正在发生的、游移不定的艺术现象,是以往艺术史的分类学界定不了的”。


通过对这枚“艺术火箭”命运的讨论,徐冰“闯入了一个陌生领域,像是掉进了一个失去判断支点的黑洞,也掉进了一个与社会现场近距离的纠缠中。好像事物的可控部分都被暗物质包裹着,这些都不许你继续使用可怜的旧知识和主观随意的认定方法,与在工作室摆弄一件作品不同,这个新领域却为艺术探索拓宽了一间更大的思想实验室。这个构思严谨的‘剧本’一年多来从没停止过叠加故事而不断改写,从极度写实主义风格,变成了超现实或寓言风格”,而从作品中衍生出的一系列影像、文字和纪录等,则更多引发了观众对于当代艺术与太空领域、地球文明的误区、谁有权使用太空资源,以及在新的思维尺度里艺术如何被拉伸等问题的思考。


而作为艺术火箭项目顾问、万户创世的于文德说:“航天与艺术的融合是人类文明最精尖的萃取与提炼。而徐冰正是率先把他的艺术思想与航天科技完美融合的探索者”。


最后,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表示:太空是推动人类进步的能量场域。“徐冰天书号”火箭是进入太空的一次艺术实验,是科技与艺术通过左脑与右脑相互渗透、配合,探索太空艺术的尝试。面对太空时代的到来,艺术家思考的触角进入太空领域,或将有意无意地触发对太空艺术作品边界的思考与讨论,提出谁来判定太空艺术作品边界的追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