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件文物展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文化风采
时间:2022-01-05 来源: 收藏快报 作者: 收藏快报
摘要:近日,由厦门市博物馆和鄂尔多斯市博物院联合主办的“黄河几字弯孕育的青铜文明——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文化风采”精品展,亮相厦门市博物馆(体育路主馆)一楼书画厅。此次展览共展出460件文物精品,其中不乏虎噬鹿纹银饰牌、蹲踞大角神兽纹饰牌、伫立羚羊形青铜杖首等国家一二级珍贵文物。
近日,由厦门市博物馆和鄂尔多斯市博物院联合主办的“黄河几字弯孕育的青铜文明——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文化风采”精品展,亮相厦门市博物馆(体育路主馆)一楼书画厅。此次展览共展出460件文物精品,其中不乏虎噬鹿纹银饰牌、蹲踞大角神兽纹饰牌、伫立羚羊形青铜杖首等国家一二级珍贵文物。
19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春秋至西汉时期以动物纹装饰为特征的青铜及金、银制品,因为在鄂尔多斯及其周边地区发现的数量最多、最具典型性且分布最集中,所以就被称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根植黄河几字弯的鄂尔多斯,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积淀了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是黄河沿岸、长城沿线地带的早期畜牧—游牧民族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其特征鲜明且内涵丰富,是多元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交流的结果,不仅有重要的考古学、历史学和民族学研究价值,还具备极高的观赏性,享誉全世界。
据介绍,此次展览共分为“黄河滋养 魅力天成”“青铜艺术 巧夺天工”“多元文化 融合结晶”三个单元。展出的460件(套)精品文物,按其用途大体可分为兵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装饰品以及车马器等几个大类,带领观众一睹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风采,领略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的魅力。
如展出的战国虎噬咬斗纹金饰牌,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主体图案为浅浮雕的猛虎与野猪缠绕咬斗的场面,猛虎在下,腹部着地,前肢极力撑起上躯,昂头张口狠狠咬住野猪的后大腿根,后肢翻转朝天蹬踏野猪,虎尾下垂经裆部由后向前弯卷至背部;野猪在上,虽处于劣势,但仍死死咬着猛虎的一条后肢,奋力反抗,双方厮杀得难解难分。该饰牌造型生动,塑造了后肢翻转的浪漫主义风格。另外,该饰牌背面阴刻出战国秦分割的文字,这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度量衡制度、书法、金属铸造技术以及中国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文化交往等领域的诸多信息,弥足珍贵。
再如展出的战国伫立羚羊形青铜杖首,尺寸16.5×10.5厘米,重434.3克,为国家二级文物。崇拜大自然中的生物,将它们视为图腾,依仗其神力保佑族群的平安,这是许多原始民族共同的习俗。将崇拜物形象装饰于杆顶或杖端,是早期北方民族图腾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一方面,它是由图腾柱古俗衍生出的一种更适宜于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代表当时社会集团中不同血缘人群的崇拜物和标识物。另一方面,它又将祖先崇拜、神灵崇拜与地位、身份相结合,成为权力的象征。在鄂尔多斯青铜器中,有一定数量的圆雕青铜饰件,种类有伫立的羚羊、卧马、狻猊等,造型生动,制作精美,是具备神权、宗族权或地位标示功能的权杖杖首。
同时展出的还有春秋战国兽纹铜饰牌、野猪首菱纹柄青铜刀,战国蹲踞大角神兽纹饰牌、后肢反转奔马纹饰牌、虎噬鹿纹银饰牌、双虎咬斗纹银饰件,西汉双牛纹青铜饰牌等珍贵文物。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月10日。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