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平春市图》中看古人如何置办年货
时间:2022-01-21 来源: 观复博物馆 作者: 观复博物馆
摘要: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里最具仪式感的节日,挂灯笼、贴对联、请门神、穿新衣、宴宾朋、走亲戚……为了过好一个富足快乐的新年,各种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供的、送的,当需一应俱全,宁多勿少。
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里最具仪式感的节日,挂灯笼、贴对联、请门神、穿新衣、宴宾朋、走亲戚……为了过好一个富足快乐的新年,各种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供的、送的,当需一应俱全,宁多勿少。
因此,通常一进腊月,年味便随着人们置办年货的节奏而愈加浓烈。对于购物不像现在这样方便的古人而言,尤是如此。赶大集办年货,是期盼了整整一年的大事,兴奋和热闹程度甚至不亚于过年那几天。
清代文人让廉所著的《京都风俗志》中形容:“市中卖年货者,星罗棋布……芦棚鳞次,摊架相依……堆积满道,各处皆然”。民间也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说法,意思就是这几天的生意特别好做,即使价格涨一些,也不愁卖不出去。
这份热闹,从乾隆时期的《太平春市图》中可窥一二,画中所绘正是当时乡村中百姓置办年货的火热场景。
充满了喜庆和烟火气的岁尾大集,令乾隆皇帝也羡慕不已,干脆在圆明园里照猫画虎也设起年集,时称买卖街,以便沉浸式体验宫禁之外的民间快乐。
圆明园的买卖街共有两处,一处位于舍卫城之南、同乐园之西,呈T字形的商业街;另一处在长春园含经堂东侧,为单面长排的铺面房。在恬淡幽静的皇家御苑中,有着民间风情的年货市集尤显魅力。
道光时期的大臣姚元之曾在《竹叶亭杂记》中记载:“圆明园福海之东有同乐园,每岁赐诸臣观剧于此。高庙时,每新岁园中设有买卖街,凡古玩估衣以及茶馆饭肆,一切动用诸物悉备,外间所有者无不有之,虽至携小筐卖瓜子者亦备焉。”
大意是说,圆明园中的同乐园,是大臣看戏的地方。每到新年便开设买卖街,王公大臣、后宫内眷可在此购物、喝茶、吃饭,宫外有的商品,这里几乎都有卖,沿街甚至还有提小筐卖瓜子的小贩。
不过这些商铺的老板、酒肆的店小二、街头的小贩都是由太监扮演的,有时为了哄皇上开心,太监们还会故意模仿市井俗语,吵上一架。
开市期间,皇亲国戚、满汉大臣竞相购买,后妃公主也乐此不疲。有时候,皇帝还会穿上便服扮成百姓来逛街购物。临近黄昏的时候,太监们也被准许进去享受一番。
买卖街的商品大多由崇文门的税务衙门到外城各店铺采办并记价。节后卖出的货物,按价付钱给店主,未卖掉的货物,则物归原主。
其实,不但圆明园有买卖街,香山的静宜园、万寿山的畅春园、清漪园中都曾出现过。买卖街已成为清代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中的常见之景和年节流行活动。
乾隆二十六年,为称颂皇帝德政,宫廷画家徐杨在《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中描绘了正月初一京城的繁荣景象,商店铺面、牌楼街市、衣饰穿戴无不精细呈现,今人可借此一窥当时圆明园买卖街的热闹景象。
连衣食玩乐不缺、也无需操心采买的乾隆爷,也如此沉迷买年货,可见这份快乐并不在于一个人的财力多少、角色如何,更在于热热闹闹地置办齐全、心满意足地盼着过年的那份欣喜。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