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与未来”雅昌圆桌会议——鲁晓波:科技对于艺术的影响

时间:2022-06-22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发布

摘要:5月18日,“元视界—水墨与未来”在雅昌数字美术馆开幕,可以看做是打造艺术元宇宙的具体实践,此次展览将水墨艺术作品进行数字化、虚拟化媒介转呈,从虚拟视觉沉浸式的映射和交互视界中,探讨水墨艺术媒介面向未来的多样可能性。5月31日,“元视界—水墨与未来”移动端正式上线,同时,还举行了线上直播论坛,嘉宾们围绕数字时代下的水墨与未来,发表不同观点,这场学术论坛持续了近四个小时,非常具有学术意义,以下为嘉宾鲁晓波教授的观点。

我们处在百年不遇的大变局历史进程中的关键时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更多地可能,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当然也不例外,会影响到艺术家创作和艺术自身发展。

这也是此次学术论坛举办的重要意义所在,雅昌作为中国文创领域的领军品牌和企业,策划发起这样一场活动,是具有引领作用和前沿探索作用的。虚拟展馆的形式,给人们带来了与传统展览不同的感受,特别同意刚才几位先生们的观点,强调艺术本体价值,这样一种展览形式,可以跨越时空,观众在观看时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观看内容,这都是传统线下展览所不具备的特点,但如果有机会直接观赏艺术品,特别是水墨艺术,更好还是直接观赏。

当然,如果能够让研究者或者观众打破时空的限制,比如可以观看卢浮宫的展览,千万里之外,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支持,便捷的对艺术作品、艺术家信息进行深度的了解和挖掘,这对于大众艺术欣赏能力和理解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上,比如可以将作品的细节放大,达到肉眼看不到的范围,相信对研究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要看到的是,现阶段基于VR的数字展览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更多的想象力空间可发挥,比如超越物理限制的建筑设计,还有展馆陈设、光效布置等等,特别是观众如何便捷的在虚拟展厅中观展,导览交互界面设计是重要,如何在设计上进一步提升观展体验,相信随着技术进步以及人们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关注,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会实现我们畅想的元宇宙完美境界。

元宇宙在我看来,它不仅仅只是虚拟世界,关键还在于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融合,数字生产和物理生产的融合,数字数货币和虚拟货币的融合,虚拟人生和现实人生的融合,当然还有现实价值与虚拟价值的融合,也可以说虚拟艺术品和现实艺术品有机的融合,比如NFT艺术的兴起。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真正产生价值。

现在数字孪生,在产业界已经走得很前端了,数字时代来临,科技迅猛发展,对艺术产生重大影响,会带来多元艺术范式。今天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和人文学科深度结合艺术形态,一定是多元艺术生态中,体现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之一。艺术没有先进和落后,每个民族和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这些风格源于该民族历史文化,甚至是生活方式。这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丰富多彩,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各显其美美美与共。我们要探索新艺术形式,但艺术本体价值,始终要坚守。

中国水墨有它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格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自然观、生命观、世界观,我个人认为它是人类精神需求至高境界的一种表达和关照,意象表达,对神形概括性的流露,体现了东方或者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观察自然、感悟自然、关照生命、表达情怀的角度和方法。

它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艺术形式,对墨的理解,水的理解,纸的掌握,很难用人工智能代替,这正是它最有优势的地方。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做些延伸,比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是不是可以把水墨画转化成数字化呈现,我甚至可以借助水墨艺术最核心部分,延伸到数字水墨创作过程中,比如让风景活起来,让人物动起来。

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等大师都有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和品位,杜老师、刘老师以及我们学院的大师,如吴冠中先生的水墨画,既看到他对中国传统哲学,水墨本质传承和理解,同时又有非常多的独到新意。从这点看,水墨艺术应有自己的定律。不是简单的固守水墨式样,或者反过来把西方一些观点跟水墨进行简单的嫁接。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真情实感,艺术家对世界的感悟,对生活的感悟,所有的表现源于生命的触动。水墨艺术是心身一体的东西,就像刚才几位讲到的,我们要追求一种永恒,也就是我们讲的守正创新,守什么?艺术的本体价值,水墨最核心的意义和价值。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清尚智慧场景创新设计研究院院长,清华米兰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育部设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曾任国际“红点”设计奖评委、中国智造设计奖评委等。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