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人半知己:齐白石 于非闇 王雪涛三人的花鸟新境

时间:2022-07-04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王丽静 

摘要:“夫画者,本寂寞之道”。 在艺术道路上能有几位知己相伴,乃人生幸事。 齐白石将胡沁园视为“平生第一知己”,感激这份师恩。他也将这份恩情回馈给了自己的学生,将拜入门下的弟子,也视为艺术上的知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4ca03360fb6712791adf5ec255677e52.jpg

门人半知己 齐白石  3.2×3.2×5cm 北京画院藏

“门人半知己”就是齐白石晚年自刻的一方常用印。

艺路漫漫,有门人知己的相随,为齐白石的“寂寞之道”增添几分温情,也为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书写出一段段佳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08cacac23dd8f635d68bec1a04be99f0.jpg

展览现场

近期,北京画院就以“门人半知己”命名,举办了“齐白石、于非闇、王雪涛花鸟画新境”特展,将三位花鸟画大师的作品汇聚一堂。他们三人不仅有着师徒之缘,而且都是北京画院的画家。

此次展览以花鸟画为切入点,从艺术传承的角度出发,将展览分为“溯师承”“法古人”“师造化”“言心迹”四个维度,并对三位画家进行整体研究,也带我们一同分析探寻了近现代花鸟画家开辟时代“新境”的艺术之路。

溯师承

自古名师出高徒。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束修之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不仅教弟子学问,还教为人处事之道。中国画作为传统艺术,非常注重承袭关系,最常见的教育模式就是“师徒相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3cd58435652242b4cd45ba964cba5f74.jpg

沁园夫子五十岁小像 齐白石

1889年,27岁的齐白石拜胡沁园为师。如果不是胡沁园发现了齐白石主动招他为门下弟子,也许他不会走上绘画之路,不会从一个雕花木匠成为画坛巨匠。

胡沁园亲自教授齐白石画工笔花鸟草虫,又请胡家的私塾老师陈少蕃指导齐白石诗文。两位老师特意商议为他重新取名“齐璜”,字濒生,号白石山人,以备日后题画所用。从此,便有了我们所熟知的“齐白石”,有了齐白石“廿七年华始有师”的感慨。

齐白石将恩师胡沁园视为“平生第一知己”,他晚年仍清晰记得胡沁园教授他的画决“石要瘦,树要曲,鸟要活,手要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18994648b9d8f46f737d6c2b33890954.jpg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展出的第一件作品,就是齐白石在胡沁园门下求学的早期作品——《八哥水仙图》。这幅作品创作于1894年,具有清代花鸟画的风格特点,作品中的题款还有着何绍基书法的影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c9b1d4fd65504bebca37f14ffd0200ea.jpg

展览现场

齐白石被大众所熟知的水族类题材作品,也源于胡沁园。从胡沁园的《草蟹图》与齐白石的《芦蟹图》,就可以看出齐白石早期作品中对胡沁园画法的学习与借鉴。

齐白石对胡沁园的恩情终生难忘,并将这份恩情延续下去,在自己成名后也收了很多弟子。

于非闇就是齐白石众多弟子之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5e909fcdebaa0160d9347da3aa5ee5a3.jpg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首次展出了于非闇写给齐白石信札。

于非闇早年跟随王润暄学画花鸟草虫,但王润暄更多的是教他饲养昆虫和研制颜料。1929年,于非闇拜齐白石为师,学习绘画和篆刻。

我们知道于非闇专攻工笔花鸟画,也见过很多他的工笔花鸟作品。其实,于非闇早年也尝试过各类题材绘画创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d4334ee9bb0ec13716ba441ac727653a.jpg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非常难得的展出了一件于非闇早期的山水画作品——《仿梅清山水图》,这也是于非闇临古的一件代表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bda5f135f23b4be7a4d5dc14a746e9c7.jpg

四喜图  于非闇

《四喜图》是于非闇晚年创作的一件作品,他在题款中这样写道:“二十六年前,向白石老人学画雪景染法。彼时我还不会花鸟写生,今取荣宝斋监制罗纹纸按老人传授之法试作,而老人已于数月逝世矣。”讲述了他向齐白石求教如何画雪景,但在这幅作品创作前的数日,白石老人已去世。从这幅作品中也可以感受到于非闇对齐白石的怀念。

齐白石的另一位门生——王雪涛,比于非闇拜师早。他是在1923年与李苦禅一同拜入齐白石门下。王雪涛原名王庭钧,齐白石为其更名“雪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394a1821f9c9638b1d377940f9636a6e.jpg

展览现场

“不倒翁”是齐白石独创的一个绘画题材,从中可以看出齐白石的幽默与智慧。其实,在齐白石动意想画不倒翁背面的时候,王雪涛就将自己画的不倒翁背面的形象展示给了齐白石。

因为王雪涛是齐白石学生中,学齐白石最像的,因此还闹出了“王雪涛莫进来!”的“冤案”。这也从侧面成就了王雪涛。他开始钻研小写意花鸟画,开启了隽雅烂漫的独特画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75ce297925092f5c9c09bf81ce3e837f.jp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88fecc77814b817b9069ae3a908b8d1f.jpg

猫石图 王雪涛

《猫石图》和《松鼠葡萄图》是王雪涛早期的两件代表作,在题款上都写有“白石夫子大人”字样。

齐白石不止一次赞誉王雪涛的作品,曾在王雪涛的《荷花图》中题跋“作画只能授其法,未闻有授其手者,今雪涛此幅似白石手作。余何时授也。”师徒二人亦师亦友,感情深厚。

法古人

师法古人,是中国画家的必经之路,强调对古人的临摹与学习。

齐白石、于非闇、王雪涛这三位花鸟画大师,都有着自己心目中的高峰。

“余一生作画不喜临(仿)”。

齐白石不喜欢临摹别人的作品,却对八大山人的作品情有独钟。在他五十八岁定居北京初期,仍然以八大山人的画风为主。

1949年,李骆公在李可染的引荐下,带着《八大山人画谱》拜访了齐白石,并写下了大家熟知的那首“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6ee722c45b102fbc9d3d419de2408bb1.jpg

追摹八大山人鸭图  齐白石

在展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幅《追摹八大山人鸭图》。齐白石曾在江西南昌,见到过八大山人画的鸭子。齐白石初见它时,就用纸笔将它临摹下来,后将其夹在书中。齐白石七十五岁时,突然又想起了此稿,但未能找到,于是根据自己的记忆,又画了一只鸭子。

另一件《拟八大鸭图》的题款中写道:“往余游江西,得见八大山人小册画雏鸭,临之作为粉本。丁巳家山兵乱,后于劫灰中寻得此稿,叹朱君之苦心。虽后世之临摹本,犹有鬼神呵护耶。今画此幅,感而记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eg/202207/c30de66d612db2e930f5bf1453595ec6.jpeg

鱼 齐白石

这幅《鱼》依然是齐白石临八大山人的作品,是他在广东时,有人向其出售八大山人的作品,因为售价太高,于是将作品临摹了下来。“原本百金不可得,即以归之。”

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齐白石早期,受八大山人影响的作品。

“予五十岁后之画,冷逸如雪个,避乱世于京师。识者寡,友人曾劝其改造,信之,即一弃。今见此册,殊堪自悔,年已八十五矣。”齐白石晚年也曾后悔,自己没有将八大山人的高古冷逸画风延续下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677c99a5f1da206a585d5105220bd7f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8e89ef7424fb0e4aba966c79c61f40b9.jpg

展览现场

我们在齐白石晚年的作品中,仍然能够感受到他的“八大情节”。他虽然为了生计卖画,画了许多重色的作品,但并未抛弃八大山人的水墨风格。他在八大山人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继承了八大山人的精神,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白石雪个同肝胆”的真正含义。

于非闇的绘画则是从陈老莲入手,可溯源至五代两宋。他与宋徽宗可谓是“千年知音”,在于非闇的作品中,对宋徽宗作品的临摹也最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aec692f99e50518b9359e6bc332dd2d7.jp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51ee50f6f488be62bacbe535c085d15e.jpg

御鹰图 于非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025ac4096eccd604aaeecd905ff27bee.jpg

杏花鹦鹉图  于非闇

于非闇临宋徽宗《杏花鹦鹉图》、《浴鸽图》、《御鹰图》,也都在此次展览中展出。

于非闇虽祖籍不在北京,但他久居北京,是地道的老北京,曾著有《都门四记》,记录了老北京花鸟鱼虫的“玩法”。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感受到他玩乐习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5ed6e468731543dc6301108f3378fa9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9f3b2bfbe083e8c61e7fdffaeaa8e51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42874cc6d3daab9b69ff7d2fd9be292a.jpg

展览现场

在绘画临摹上,于非闇主张“先从它的立意研究起,研究它的布局构图的气势和表现方法,最后才研究它的细节部分。”

王雪涛认为“临摹主要是要理解画理,既可忠实于原作,也可以改动他的缺点。临摹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明确,收获也就更多。”他早年对青藤、八大山人,以及明代花鸟作品也都进行过临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fb4ba45d50e25dc2e233421686864325.jpg

展览现场

临摹是画家学画的重要方式,并不简单的临摹,而是在临习古人画作的过程中吸收他们画作中的养分,带入自己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创新,做到“师古而不泥古”。

师造化

除了临习古人作品,花鸟画创作也非常注重写生。写生是师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齐白石、于非闇、王雪涛三位大师也提倡“写生”,但他们对写生的主张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

“凡大家作画,要胸中先有所见之物,然后下笔有神。古与可以竹光取竹影,大涤子尝居清湘,方可空绝千古。画家作画,专心前人伪本,开口便言宋元,所画非所见,形似未真,何能传神?为吾辈以为大惭。”

——齐白石

齐白石有很多写生画稿,他在画稿中,记录了很多细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e3ec6313ff4049ded0ba5d6a0d647a6a.jpg

蕉叶图稿 齐白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f327e544a145cb1954ba0e7090da0ccc.jpg

芭蕉图 齐白石

此次展览,将齐白石的写生画稿与最终的成品一同展出。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他创造这些经典作品的过程,方知他背后的付出。

齐白石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在他的写生稿中有很多不起眼的植物,这些植物在他笔下却显得格外高雅。

“写生不等于创作,如同素描不同于写生一样。写生得来的素材,与素描得来的素材,还不仅是用铅笔、用毛笔的不同,写生意味着再加上相当主观的选择对象,试行提炼,大胆地去取,塑造出自己认为是对象具体的形象,并强调自己的风格。写生是为创作创造出比素描更好的材料,有时写生近于完整时,还可以被认为是创作的初步习作或试作。”

“花鸟画写生的优良传统,对于我们学习花鸟画的,不仅要继承,还必须要发扬光大,使得标志着我们新时代独特风格的花鸟画,更加光辉灿烂地丰富世界民族绘画的宝库。”

——于非闇

于非闇常年在北京生活,经常去各大公园写生。他通过白描的方式,将其所见的花鸟记录下来,最后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5955bb159d66e7c839b8b488ea921b9a.jpg

泛舟太液池 于非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eg/202207/5ae32b4ca9f3d43e0a96dcd79c67a6cc.jpeg

墨竹喜鹊 于非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6e4b5361ed50d3c5db74c862353976db.jpg

画众生黑 于非闇

展览展出的《泛舟太液池》就是于非闇访游之后,记录下来的一张经典之作。《画众生黑》、《墨竹喜鹊》两幅作品中也可以体会到于非闇的写生主张。

“不注意对物写生,把握不住对象形体的特征,就失去了艺术再现的能力。写生不是画虫鸟标本,不但要能准确刻画形象,而且特别要强调概括能力和捕捉对象瞬间的动态,我对自己的速写总是以这样来要求。手眼的敏捷是速写要解决的问题,画面的生动,离不开速写的锻炼。”

——王雪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b4972f248f0ed3358cbfab1912f57e8c.jpg

展览现场

王雪涛有着西画的造型基础,所以他的写生相对严谨。他晚期的作品生趣盎然,花鸟草虫活灵活现,这些都源自于他写生中的观察和对各种造型的深度剖析。

言心迹

“花鸟画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艺术再现,更是艺术家托物言志,表达个人情感与心迹的重要方式。”

齐白石、于非闇、王雪涛三位艺术家出生于不同的年代,但他们都通过自己的花鸟画作品抒写着个人的情感,记录着当时的时代精神。

我们常说齐白石是“大器晚成最励志的北漂”,53岁背井离乡开启北漂生涯,但他非常怀念家乡的风物,在他晚年的作品中,我们可常常感受到他的思乡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6b26a661d3ff02f7a561da698a9fc78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9342f3495896e9fa5d143c0fb4db881f.jpg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展出的《藤萝图》、《荷塘双鸭图》、《莲蓬图》中都有齐白石的生活状态的所体现。“热极得阴雨,快意时画此”就是《莲蓬图》中的题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d6039513c41330a5abe7933c2c481903.jpg

草间偷活 局部  齐白石

《草间偷活》描绘的是在稻草中找食的小鸡雏。齐白石也描绘过其他“草间偷活”的作品。

“草间偷活愿安详”。

“草间偷活”的作品,其实是齐白石对自己身处乱世的一种深切感悟。他经历了中国社会动荡的时期,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他在草虫中,寻找着共鸣,也注入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1fc0918911ad5c2ac970961bae88da78.jpg

柚 齐白石

《柚》中的题款更是写道“家园未剩闲花地,橘柚葡萄四角多。安得赶山鞭在手,一家草木过黄河。”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思念。

于非闇出生于1888年,他所处的时期,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作品充满着激情,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36c675dd73cb35676e9b251949c43b6a.jpg

牡丹双鸽图 于非闇

《牡丹双鸽图》画于1959年,是于非闇去世那年所做。这件作品尺幅较大,构图饱满,色彩艳丽。画中集“春天之花,伏天之叶,秋后之老干”,还绘制了两只名贵的鸽子。作品契合了1959年,追求和平的时代主题,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5779c9a8b0505337809f1609b131cc8b.jpg

大丽花 于非闇

“心情激荡,拍手高呼,所受鼓励,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形容。”这是《大丽花》作品中的题款,这幅作品也是于非闇心情的一种体现。

《心里美》画的是萝卜,但是心里真的美吗?于非闇在题款中写道:“此是十九年前北京沦陷时所作”,当在多年后重新题跋时,才真正的“心里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1b08769bc44d7a6f6d579720ec574617.jpg

展览现场

此次,还展出了于非闇的一件纯水墨作品《同心》。

于非闇的作品色彩非常艳,但不俗气,这与他常年临摹学习宋元经典和皇家作品有关。

王雪涛的小写意花鸟画体现着人民大众的审美趣味,追求生趣盎然的自然天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93cf48bdfaa0a460920ca4cb8a73ded8.jpg

百花齐放 王雪涛

此次展出的《百花齐放》,创作于1977年。王雪涛将我们常见的花卉,做了精心组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409919040291c64235b5276d25bcd961.jp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5eff7566962dd4365737c43cc77d917d.jpg

高歌图 王雪涛

《荷塘图》、《藤萝双鸡图》、《高歌图》等展出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鲜活灵动的气息,感受到当时的时代精神。

结语

三人虽为师徒,但花鸟画的风格特色各有不相同,这也是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教学理念的彰显。

无论是以“红花墨叶”大写意成为一代宗师的齐白石;还是可与宋人工笔画比肩再开新貌的于非闇;还是以灵动逼真的小写意鹤立艺苑的王雪涛,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都在各自的时代开拓了花鸟画的“新境”。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