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9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发布
天下有风,风荷尽起。
“天下有风”的主题意象既有对大写意传统的思考,也有对时代命题的关切。第一部分“葵园桑海”以写风中之葵来探索花鸟画的时代风格;第二部分“雁山花树”讨论意笔花鸟的传统与创新;第三部分“大风起兮”以胡杨的专题研究探求大写意绘画走出书斋后面对天地洪荒和宇宙太古的“证道”之路;第四部分“炼笔养境”结合多媒体与文献材料呈现其画学传承。
开幕后,“天下有风——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学术恳谈会”和“中国画写意体系的当代建构暨天下有风·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研讨会”举行,两场研讨会围绕刘海勇对海派写意花鸟的传承价值、溯源“大写意精神”、思考“大写意笔墨语言”的时代表现力,展开了对中国画写意研究的历史脉络、中国特色的写意现代学理性体系、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之路、中国画写意体系的精神根源与时代审美追求等议题的讨论。
本展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将延续至7月27日。
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宣布展览开幕,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 席、秘书长马锋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立辰致辞,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代为宣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贺信。
开幕式持由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曹晓阳主持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人民日报》社原副社长、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张建星,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何成,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何亚文,文化和旅游部科教司副司长刘冬妍,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中国美协副主 席徐里,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何秀超,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王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赵国英,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中国文联办公厅副主任汪泽,故宫博物院纪委书记罗先良,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杨舟贤,中国美协原秘书长刘健,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谭平,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田黎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牛克诚,艺术家与理论家薛永年、杜滋龄、刘曦林、吴悦石、郭石夫、唐勇力、尚辉、陈孟昕、彭锋、李一、陈文锋、胡文军、李伟、王平、张苗苗、方土、乔宜男、李传真、杨涛、陈忠康、陈鹏、邢少臣、杜松儒、范存刚、冯令刚、王海滨、夏荷生、黄华三、于光华、张弓、周午生、赵斌、张众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曹晓阳主持。
他们说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 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
海勇的花草群簇,由劲健起势,行笔纵横,走云连风,总将花簇举向高处。继而又落缨有意,叶藿翩跹,织就飞腾绮丽的布局。如是欣欣,出于天然。
海勇亦画群葵。太阳移宿,葵藿倾心。那葵盘如若点点火把,在叶藿的围护之下,熠熠生辉。海勇活用长锋之骨,化合宿墨之变,以巨幛行流水,驱湿墨化烟云,营造繁花如史诗般的交响。
2021年夏,海勇寻访新疆腹地的胡杨树林,并在实地铺毡挥写,直写十幅巨幛松杨。这是一组师造化的纯然之作,也是一种放怀任性的从心之绘。
天下有风,风荷尽起。海勇从各种风息中,含英啜华,深自涵养,汇成当代写意花鸟画的纵浪写心的重要现象。他的花鸟绘画正自有其勃勃生机,他的浩然宏阔的“大风起兮”,他的劲健存雄的葵风桑海,他的笔墨正心的胡杨之风,都向我们传递着新时代写意性的灿然风息。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在从学上,作为新世纪以来培养的中国画专业博士,他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的悉心教诲,对中国画传统和经典有过系统的浸润和锤炼,工、意笔风格基本功扎实,风格集南北两校之长,在实践创作方面有了较深体会。
在从艺上,海勇以“守正出新”为创作圭臬,深究理法,锐意造境,致力于酝酿出大写意花鸟画的时代新风。
在从教上,海勇立足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积极推进中国画学科和花鸟画专业发展,从促进中国画创作实践和理论创新入手,追寻中国画笔墨结构发展的历史规律。
刘海勇正是这样一位既富有蓬勃能量,又面临机遇的当代青年花鸟画家。其创作的题材涉及甚广,无论题材、体裁、形式、风格与表现手法,皆能以独特的意匠组织起点、线、面的秩序“网幕”,透现“鸿濛之理”所发出的熠熠之光。
文脉融汇,成风化人。本次展览是对刘海勇从艺生涯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其名为“天下有风”。《诗经·大雅》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这是中国花鸟画的生命精神,也是我对刘海勇的真诚祝愿。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
花鸟画创作的基础是格物。格物不止于致知,因为它是“以我格物”和“以物格我”的双向运作,“以我格物”,故能“致感知”,“以物格我”,故能“致良知”。
天下有风,“采风”传统可以上溯至《诗经》时代。《诗经》的“国风”就是通过“采国风”即收集各地民间歌谣而成。《汉书·艺文志》中讲:“《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可知古代采风,是为了观风俗、知民情,以正为政之得失,是执政者了解世情、感通民心的重要方式。
作为一个花鸟画家,描绘草木花卉,品类万物群生,实际上是要体察草木群生的德性,从中发掘一种人性,然后回馈给自己。梅兰竹菊之所以被称作“四君子”,其本义就是如此,画的其实是君子之德。所谓“天下有风”,背后的意思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行草偃。
而胡杨的风,却是在地老天荒里的瀚海雄风。一群胡杨伫立在茫茫戈壁之上,生长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在所有的花卉草木中,胡杨树最具有纪念碑性,它有一种废墟式的崇高感,带着一种英雄气,带着一种悲凉、慷慨与沧桑。
从一棵树上观照出山河,观照出岁月,体现出天地轮回,这就把握到了胡杨的德性。因此,胡杨拥有一种接近山水的德性。山水是地壳运动的伟大作品,经过岁月亿万年的打磨,而胡杨本身却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它是超出所有人生命周期的伟大事物。
对海勇来说,天下有风将是一个长期的主题,胡杨也会是一个长期的题材。衷心希望海勇能够把胡杨当作生命和艺术的磨刀石,不断地让胡杨与自己的生命交相砥砺,最终成就其技艺与境界,找到自己的绘画之道。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马锋辉:
中国画是意中之画,先人目而会于意,发于意而现于目,因具象而得抽象,因抽象而完其具象,最终形成艺术意象,达至“形神合一”。自然物象、景象、意象在画面上的重构,凝神于物,以物传神,阐发“我之精神和性灵”。
或许,刘海勇正是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为旨归,立“浑朴”之沉着,追“返虚入浑,积健为雄”之意境;为“纵横”之洒脱,慕“饮真茹强,蓄素守中”之品德;思“扶摇”之广阔,求“观花匪禁,吞吐大荒”之自在。开合纵横、起承转合、呼应顾盼、枯湿浓淡等传统中国画意象通过全新的笔墨程式传情达意。
细读刘海勇的作品,可以看到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度坚守、对时代责任的勇于担当和对以美育人的不懈追求。
刘海勇的艺术实践,贯通着传统写意精神与时代审美追求,他富有个性的艺术创造,融合着传统文化价值和艺术创新理念。展览作品的呈现,无疑是一位中国画家对中国画艺术发展时代格局的又一次积极而有益的拓展。
刘海勇,1976年生于浙江乐清,号听雨斋主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画学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天下有风——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 :7.16—7.27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馆 2/3/4/10号厅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学院
学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 中国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