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0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发布
艺术家应歆珣个人项目“景观疗养院”,宝龙美术馆,2022
上海宝龙美术馆执行馆长王晓松、艺术家应歆珣
“随意感”是整个展览的特点。“景观疗养院”几乎原封保留了上个展览的原有展陈,再通过廉价易得的“仿天鹅绒”材料(绿丝绒)对现场进行包装。
整个展览以治愈性的绿色为基调,经过长短绒双拼的绿色地毯,观众进入到以家庭生活元素主导的拟生活空间。
所有门、镜子、烧鹅、塑料椅等展品均被植绒以及其他装饰包装,并根据家居摆放位置陈列,搭建出一个“日常美好”的场景。
观众进入展厅,扑面而来的熟悉感,犹如回到了“家”。
艺术家应歆珣个人项目“景观疗养院”,宝龙美术馆,2022
虽如此,但“景观疗养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疗养,而是呈现渗透到人内心的某种景观、意识形态和生活状态。
就像应歆珣介绍的,“日常生活是非常随机的一种状态,我不希望刻意地将艺术作品放在某个空间,而是呈现日常生活中,偶然间的一种遭遇。”
艺术家应歆珣个人项目“景观疗养院”,宝龙美术馆,2022
本次“景观疗养院”是应歆珣自2018年以来持续实施的“天鹅绒计划”的最新版本。应歆珣之所有用“仿天鹅绒”将所有空间、展品进行包装,其实是塑造某种美好的象征。
“天鹅绒”本身奢华的气质和丰富的纹理,就自带社会阶层指向性。然工业发展也让它发生了微妙变化,用其包装日常物件,既包含对高贵的向往寄托,又有廉价材质的质感。
艺术家应歆珣个人项目“景观疗养院”,宝龙美术馆,2022
展览入口,布满高尔夫球的墙面,以及被“仿天鹅绒”包装的夜市摊常见塑料椅,两者背后矛盾的涵义,引导人从私密空间,想象绿色、健康、“高尚”的自然空间。
艺术家应歆珣个人项目“景观疗养院”,宝龙美术馆,2022
应歆珣复刻了中国城市居民区中的伪罗马雕塑“喷泉少女”,她保留原作品的部分外壳并植上“仿天鹅绒”容貌,而将内芯用树脂翻模铸成,就像一个件考古出土的古罗马雕塑样的玉器,中西方的“高尚生活”在伪考古学中被缝合起来,并放在祭坛之上。
另一台机器人载着部分“出土”的古罗马雕塑“原石”碎片,四处游走,制造出一个微型流动废墟打破美好的世界幻象。这件作品中的情境感、行动意识和内在延展性清晰地传递了应歆珣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
艺术家应歆珣个人项目“景观疗养院”,宝龙美术馆,2022
另外,为让观众能在放松状态下互动观展,应歆珣在展厅给观众留下一定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如她收集了60面2022年4月前使用过的锦旗,将文字抠下放在墙上,这些表达感激和美好祝愿的字词,供观众重组成自己想说的话。剩下的无字锦旗成了一座“美好纪念碑”。
艺术家应歆珣个人项目“景观疗养院”,宝龙美术馆,2022
应歆珣也在27米宽、4米高的弧形墙面上植绒,观众可以随意涂鸦,表达自己的感情、埋下自己的秘密。
艺术家应歆珣个人项目“景观疗养院”,宝龙美术馆,2022
作为“新感觉系列”首个活动,展览希望回归到人最初的感受。
1930年代的上海,有一批被称为“新感觉派”的作家,他们在探讨现代都市生活中,人的情感与都市之间的关系。而“新感觉系列”的构想,受其写作启发,在经过漫长隔离而疫情却还未完全消散之际,希望艺术能用最朴素的体验观照我们的世界和世界观。
上海宝龙美术馆执行馆长王晓松认为,“艺术是抽象概念性,通过人的触觉和视觉返到人内心感受的东西,它与人的生活非常近。我们应该有一个入口,让人更好理解艺术和人的关系,‘新感觉派’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介入点。”
“新感觉系列”将基于情感,让展览现场变成真正的公共空间,让作品与每个人都产生情感回应。未来,“新感觉系列”或将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设置,而不仅仅是艺术家自己在工作室的艺术概念。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0月30日。在此期间,美术馆将推出一系列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