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塞拉·巴塞洛个展“韶光”在HdM画廊开幕 从幻灭感中获得灵光

时间:2024-03-08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发布

摘要:3月2日至4月6日,玛塞拉·巴塞洛(生于1992年)个展“韶光”在北京HdM画廊举行。本次展览特邀袁佳维担当策划。


玛塞拉的实践主要涉及绘画与素描,她在早期生涯中就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验路径。基于对在西班牙东部马略卡岛度过的部分童年的再想象与梦境化的处理,艺术家表达了一种回忆具象至己身的变化过程,同时与之配合地把自然景观深刻理解为始终流动或过渡的状态。


玛塞拉·巴塞洛_过敏 Pollinose_布面丙烯和指甲油 Acrylic and nail polish on canvas_250×200cm_2023

艺术家以罗伯特·弗罗斯特完成于1923年的短诗标题《Nothing Gold Can Stay》(常见为“美景易逝”或“黄金之物不久全”)命名本次展览,策展人将之译作“韶光”以提示其架上创作的暧昧性。从幻灭感中获得灵光,玛塞拉借用这位美国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勾勒,反复咀嚼他对青春、美好事物以及生命最终之短暂性的沉思,借此反映自身对周遭世界之同一性的尊重。她的画面还探索了与自然建立正确关系的构想,共生的概念是其后人文主义思想框架的核心。

巴塞洛通过回忆所及的实践与持续的观察,专注于描绘少女的(自)画像、未能驯化的动物、蔓延的火山群与原始森林等野生环境,以及她所钟意的户外活动如潜水等各种场景元素。她经常回归同一主题,并有意识地重建她的梦境即故土,证明自己对个人历史和自然作为一种再现类型的定向研究。


玛塞拉·巴塞洛_萌动 Muy’ingwa_布面丙烯和指甲油 Acrylic and nail polish on canvas_250×200cm_2023

值得一提的是,在巴塞洛的作品中,孪生儿尤其是姐妹情谊的意象贯穿始终。相同的人物或身体轮廓的剪影作为二元性乃至多元性的标志,一方面将艺术家的自我定位置于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之中,另一方面孕育了区别、分离、又融合的生命历程,却未必局限于线性进化本身。她在画面中确定了一个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位置,它的价值与其对人类的益处无关。


玛塞拉·巴塞洛_热浪 Heat Waves 布面丙烯和指甲油_Acrylic and nail polish on canvas_250×200cm_2023

因此,巴塞洛的自然观不仅由充分的情感所支配,且根植于浪漫主义传统。她倾向于将自然隐喻为母亲,这个无所不能的他者孕育了她的感知,但她又会赋予自然诗意与灵性,将其视为和谐的审美范式作为引导。此次展出的作品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艺术家对自然的关怀姿态,并支撑其自证。这既是幻想,也是现实,更是一个可持续的乌托邦。

​关于艺术家:

玛塞拉·巴塞洛(Marcella Barceló)于1992年出生在马略卡岛,现生活和工作于巴黎。她的作品曾在法国和国际上多次展出。她参加过2014年的巴黎当代艺术双年展,并于2015年获得巴黎艺术学院当代艺术奖。她的作品被路易·威登基金会(法国)、潇美术馆(中国)、西班牙伊比沙岛当代艺术博物馆(西班牙)、法国巴黎艺术设计博物馆(Cabinet de Dessin des Beaux-Arts de Paris)、法国娇兰基金会(法国)、法国荣誉基金会(Fonds de Dotation Emerige)等机构收藏。

关于策展人:

袁佳维是生活于上海与北京之间的写作者与策展人。她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后就读于伦敦大学考陶德艺术学院,获艺术史硕士学位,以及建筑联盟学院,获历史与批判思维专业硕士学位。目前研究兴趣涉及当代艺术的建筑媒介、(后)现代空间观念、边界美学及地理政治学相关。近期策划的群展包括“坚决复习非生产性建筑的标准(上辑:固态模具;下辑:液态循环)”(长征独立空间,北京,2022–23)、“缠缠缠绕——卡罗尔·波维(Carol Bove)、胡晓媛、阿丽佳·柯维德(Alicja Kwade)”(Longlati基金会,上海,2023)、“流向诸土”(贝浩登 x teagan:,北京,2023)、“即席之美”(ASE基金会,上海,2023)等。共同策划的群展包括“朦胧自新:何麦克、禤善勤、赖辉明、苏予昕”(白立方,香港,2023)、“艺术的朋友——中国新世代收藏家展览”(油罐艺术中心,上海,2023)等。2021至23年兼任Longlati基金会写作者收藏委员会(上海)主任与客席策展人期间,带领团队策划艺术家个展包括“马秋莎:汝肤之境/镜”(2022)、“劳瑞·普罗沃斯特(Laure Prouvost):园林剧场与人类世的怪物寓言”(2022)等。她同时在上海创办了拥有独立空间的策展事务所totalab,曾联合The Soil Collection举办群展“迅疾传播:僵尸、多重生命与幸存者之爱”(2022)。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