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2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发布
集体合影
此次结业展典礼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原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宏昌,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李树峰,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中国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诸葛燕喃,民进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刘文胜,北京市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周来升,开明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陈正拜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相关职能部门、研究所、创作院负责人,艺术培训中心导师李舸、骆芃芃、孟祥顺、唐建、王德芳、尹海龙、刘新华、穆家善、李毅峰、汪为新、李文亮、巩月同、范杰、任清、苏睿、徐洁、郑铁兵、王国宪、于江平、方辉、鲍古风、杨建德、久扬、崔子虎、赵永夫、董玉飞、刘云博、何海新等和学员代表、工作人员近200人参加线下典礼。典礼仪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波主持。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致辞
周庆富在致辞中分享了两点深刻感悟。首先,从艺路而得道,唯有扎根人民之道,方能成其大道。新时代的艺术工作者不仅要心怀“国之大者”,更应俯身于泥土之间,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为时代写真、为人民抒怀,创造出更多接地气、有生气、扬正气的艺术作品。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要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拆除“心”之围墙,拉紧“情”之纽带,做到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其次,守文化之道,唯有传承与时偕行,方可历久而弥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赋予了我们强大的文化自信。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者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在延续文化血脉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得文艺作品既具厚重的民族特色,又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作为导师代表发言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作为导师代表发言。他首先代表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向参与展览并为之辛勤付出的师生表示祝贺和感谢。他认为,中国艺术教育应坚持学术精神的引领,推动植根于中华文化的艺术发展,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应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激发艺术人才的创新创造潜能,提升文化原创能力,赋予中华传统文化以新时代的深刻内涵。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方向,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次将摄影纳入教学体系,这不仅体现了对摄影艺术的重视,更彰显了对新技术融合的远见卓识。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将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推动艺术教育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所长刘新华作为导师代表发言
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所长刘新华作为导师代表,在发言中深入阐述了他对优秀绘画作品的独到见解。他认为,一幅杰出的绘画作品应当从三个维度进行考量:首先是思想境界,作品应蕴含深刻的思想与哲理,触动人心;其次是文学境界,即情节境界,作品需具备丰富的情节与叙事,引人入胜;最后是艺术性,作品要涵盖造型、色彩、构图及意境等基本要素,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
刘新华强调,艺术教育不应局限于技法的传授,更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考能力。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激发学生的感知力与创造力,引导他们探索并展现独特的艺术风格。他鼓励学员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精益求精于技法,更要持续学习与思考,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既具深刻内涵又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2023级学员代表沈静发言
2023级学员代表沈静在发言中表示,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在艺术培训中心学习的一年受益匪浅。各工作室导师是学员绘画路上的引路人,艺术培训中心就是渡口,学员们会永远铭记在这里启航。导师们的悉心教导和关怀、支持,使学员们在今后的绘画之路上带着信念继续前行。最后,她再一次代表全体学员感谢各位导师,并祝艺术培训中心再创佳绩,祝全体学员前程似锦。
最后,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领导为学员们颁发结业证书。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
为2023级访问学者颁发结业证书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宏昌
为2023级名家高研班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李树峰
为2023级创作研修班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宏昌为导师颁发聘书
原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宣布展览开幕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波主持典礼
在结业典礼圆满结束后,各工作室导师还带领学员们参观展览,进行画作点评。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11月24日。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