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03 来源:99艺术网
位于英国伦敦的萨奇美术馆
萨奇画廊创建于1985年,由世界知名广告公司萨奇兄弟投资,为向公众展示查尔斯•萨奇收藏而建。画廊几易其址,从伦敦北区迁到伦敦泰晤士河南岸,后定址在切尔西。最初的萨奇画廊是由伦敦圣约翰伍德旧厂房改建而成的30,000平方米尺当代艺术空间。2003年4月萨奇画廊迁至南岸伦敦市议会前总部一层议事厅,展览面积扩大至40,000平方英尺。2008年萨奇画廊迁至国王大街约克公爵军团总部。
安迪沃霍作品陈列于萨奇美术馆内
达明·赫斯特作品陈列于萨奇美术馆内
从开馆至今,萨奇的展览覆盖了大部分极为重要的艺术家,如1985年3月至10月间展出作品的艺术家唐纳德•贾德、布莱斯•马顿、塞•托姆布雷和安迪•沃霍尔。当年也是布莱斯•马顿和塞•托姆布雷首度登陆英国展出。1985至1991年间萨奇画廊介绍展出了大量美国和德国艺术家其中包括约翰•张伯伦、丹•弗拉文、索尔•勒维特、罗伯特•莱曼、弗兰克•斯特拉、卡尔•安德烈、安塞姆•基弗、查德•塞拉等等。其中1987年9月至1988年1月之间以《现在纽约艺术》为题的群展首次向英国介绍美国艺术家杰夫•昆斯、罗伯特•戈伯,彼得•哈雷、海姆•斯坦巴克、菲利普•塔弗和卡罗尔•邓纳姆。而在成立的30周年上,推出首次全女性作品艺术展,“香槟人生(Champagne Life)”。“香槟人生”集合了草间弥生、乔治亚•欧姬芙、斯蒂芬妮•奎尔等新兴女性艺术家,去反映艺术界性别差异问题。
拉斐尔 ·戈麦斯巴罗斯(音译)作品陈列于萨奇美术馆内
罗伯特·曼戈尔德作品陈列于萨奇美术馆内
如今的萨奇画廊,更多得是以美术馆的形态,活跃在艺术界中。但在三十余年前首度开放时,那时候只有对当代艺术着迷的观众才会寻觅画廊来发现新艺术家。过去数年中,当代艺术展览的观众数量广泛提升,对于当代艺术的认识和兴趣也在英国内外不断发展。许多曾在萨奇画廊首次展出的艺术家对大众和艺术商业界来说都曾默默无闻,萨奇画廊为他们提供的机会使得他们其后陆续受到关注,并收到国际国内画廊美术馆和画廊邀约开展。从这个意义而言,萨奇画廊是许多艺术家迈向事业成功的跳板。
理查德·塞拉作品陈列于萨奇美术馆内
前几日(11月8日、9日)所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民营美术馆论坛(CPAMF)”,英国萨奇美术馆馆长奈吉尔•赫斯特(Nigel Hurst)受邀参加。对于当下中国民营美术馆所存在的部分问题,如“近年来,中国民营美术馆如井喷般增长背后所存在的忧患”、“美术馆展览的同质化”、“公共教育的单一性”,英国萨奇美术馆馆长奈吉尔•赫斯特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萨奇美术馆馆长奈吉尔•赫斯特(Nigel Hurst)视频采访
(以下是视频采访录音整理文字)
20世纪90年代,伦敦也经历过商业画廊成立的热潮。那时的伦敦从仅有的十几家商业画廊,短时间内快速扩张到250多家,这是很惊人的增长速度。但是英国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类似中国现在经历的民营美术馆的大规模建立浪潮。即使目前,英国应该也只有三四家大规模的民营美术馆。
张大力作品陈列于萨奇美术馆内
我认为目前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大量建立其实是个很棒的事,这能够给国际间不同的艺术组织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合作机会,这相对于公立美术馆来说是一大优势。因为公立美术馆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制约因素,在展览方面,公立美术馆一般需要提前做好今后2到4年的展览计划,而民营美术馆更加灵活性。比如,我们如果想联合上海余德耀美术馆或者外滩美术馆一起举办展览,6至9个月内就能够落地实现,而不是在2到4年。因此民营美术馆举办展览有着公立美术馆无法比拟的灵活性。这对民营美术馆来说是个好的发展机会,因为它们能够在欧洲、美洲、澳大利亚和亚洲等世界各地在短期内更灵活的策划展览。其次是,由于公立美术馆资金来自于纳税人的税款,其本身承担很多的公众义务,也受制于作品收藏政策的限制。
刘韡作品陈列于萨奇美术馆内
当同一个国家或同一个地区拥有为数众多的美术馆时,怎样保证展览的多元化就很重要了。据我了解,在当下中国,很多藏家都收藏相同艺术家的作品。或者说,中国藏家的收藏都来自一小群相同的艺术家,然后举办了很多相似性的收藏展。
这虽然是一个问题,但同样也是很大的机遇。我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互联网使得全世界艺术家的作品、展览能够为我们所见。这对于这批藏家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事,他们应该更多地看向中国之外的区域,如伦敦、柏林、纽约、上海、北京、莫斯科等。国际上有很多艺术家的作品等待他们去发现。而作为美术馆无论是公立还是民营美术馆,我们也有责任将那些不被藏家注重的当代艺术品展示在公众面前。
谷文达作品陈列于萨奇美术馆内
公共教育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一年中我们会和近2000多个学校团体合作,并为符合条件的学校设立萨奇艺术奖。在去年,该奖项便有56个国家22000的入围者。这是一个全球学生们都可以申请的奖项。这个奖项的优势之一是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作品的机会。除了展览项目,我们也有艺术商店和工作室的开放,不仅让学生到萨奇美术馆和艺术家们一起工作,也让艺术家参与到整个活动的教育中。这便使该教育项目不仅局限在学校中,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艺术基础设施比较差的学校也同样可以进行。整个过程中我们也顾及了成人的艺术教育,让美术馆同时也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萨奇美术馆在公共教育项目方面是希望给大众提供一个参与机会。
张晓刚、展望作品陈列于萨奇美术馆内
同时,我们也做一些交换展览项目,比如去年我们做了两国艺术家一起合作的展览,他们是来自英国和乌克兰的艺术家,项目的核心就是让两组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艺术家一起创作,一起展示他们的作品,交换想法。同时也让观众们能够切实体验到来自不同生活工作环境的艺术家们所面临的不同挑战。
(注:文章配图均来自萨奇美术馆在“第四届中国民营美术馆论坛”发言PPT,介绍文字部分参考艺讯网编译文章《英国伦敦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