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06 来源:雅昌
“天女散花:李磊艺术展”从12月23日起到明年2月16日亮相北京民生美术馆。
李磊1965年10月生于上海,现为中华艺术宫副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多年来,李磊在静态抽象语言探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艺术家对材料及“原物”的掌控与重组能力,将非视觉感官的艺术语言与方法以“李磊化”的视觉方式溶于多变的时态空间之中,形成独特的空间叙事、空间抒情、空间思辨的艺术综合体,力求推演出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的全新表达。
“天女散花——李磊艺术展”以佛学典故“天女散花”为切入点,以“生”与“死”的表现为内容,通过绘画、雕塑、装置、表演等方式,讨论“生命的存在与消亡”、“时空的转换与折叠”、“意识与物质的互文与转换”、“抽象与具象的对话与因果”等命题,展现李磊近年的艺术思考与实验。
本次雅昌带你看展览就由艺术家李磊老师为我们进行讲解。
李磊:这个展览应说我们整个的筹备到实施差不多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主要就是民生美术馆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就是如何把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让他充满艺术的氛围,可以说是一个量身订做的一个展览,那么我们把这个作品和空间融在一起我们叫他视觉艺术综合体,《天女散花》就是一件作品,而这一件作品我们是由12个章节同时有绘画、雕塑、装置以及部分的声响这样的作品来进行构成,主要讨论一个关于人作为生命的象征,他的生、他的死,以及对生死的超越,我们有没有可能超越生死,这是一个课题。我们没有一个现成的答案,只是想我们有这个愿望,我们生存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满意不满意,我们没有什么问题,我们还怎么样可以把生命活得更加绚丽,更加美好。那么同时这个死是不是就是一切的完结了,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死给我们带来一种什么样的可能性?这也是问题。当我们能够把生和死的问题看得比较透彻的时候我们的精神境界可能就超越了.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天女散花》整个展览当中我们展出了很大一部分雕塑,那么这个雕塑其实是两大组:一组叫《被俘的天使》,有30座雕塑;在二楼是一组叫《天使的墓园》有16座雕塑,这两个又是两个大的块面,两个大的章节。《被俘的天使》不是真的天使,其实是一种生命的象征,我是使用了现成的服装的模特作为元素,把它进行一个捆绑。大家从这样的一个作品的状态当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现代化进程当中那种极端的消费主义倾向给你了批判。我们的地球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有更好的生活,其实我们大家应该有节制的生活。在这组作品当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的恐龙,这个恐龙实际上它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一个已经不存在的物种,它在一个遥远的过去回过头来,来看着我们今天的这种极端消费的社会现象。他们当作何感?他们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通过看到这些恐龙对照着自己的生活和这些雕塑的形体被捆绑的形体,其实都要自己反思.
展览现场
这一组作品就是整个的单元叫《醉湖》,《醉湖》其实也是我的抽象绘画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课题。为什么这组叫《醉湖》呢?因为在我艺术创作的一个思考当中,我觉得就是生命的本源是一切创作的基础。而这个基础是基于活-活性,这个活在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当中中国的画论一开始叫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什么呢?就是活,你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方法最后呈现出的状态是要有一种生命感,这种生命感是我们一切创作的基础,所以《醉湖》他就是我在表达一个有一点点微醺的状态当中的人的那种生命感,这种生命感有点儿非理性,有点儿high,但是他又特别的诗意,特别的有那种值得玩味的东西,所以这种感觉是我们真是我们中国人非常特有的或者是我们具有优势的一种思想方法和表达方式。
展览现场
《佛不语》也是我创作的一组雕塑作品,其实也是一种象征,释迦摩尼说我讲了50年的经,其实没有讲过一句话,我体会佛的这个意思就是说宇宙的真理他是不是用一个文字,一段话能够说全了,他是一个综合,这种综合的东西甚至不是我们的感官能够崇敬的,那么佛所讲的一些道理只是就事论事的谈一些启发,那么真正的大道理是要自己去体会,同时这种体会可能也确实是没办法言说的,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我们在创作整个的《天女散花》的作品当中我们其实没有一个焦点,他是一段、一段,然后是一砣一砣的,这一砣一砣的东西它都不是一个具体的焦点,但是这一砣一砣的作品它给人的感受和信息都会影响我们,这种感觉就像我们生活当中那种弥漫的状态一样,信息很多,但是可能我们要自己去选择,那么从这个作品的形体上这是我选择了一个破碎的菩萨像和一块石头就是结合起来的这样一个构成,那么这个形象其实也是一种暗喻,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不管是自然的石头,还是作为精神象征的一个佛像,最后他可能都会在自然的力量的运行中他会消解掉,他会风化掉,这是一个宇宙的真理.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这件装置作品叫骷髅之歌也叫骷髅海,三千个木骷髅,我差不多用了一年的时间在制作这个作品雕刻每一个骷髅的时候我的状态其实就像穿越了生和死这个当中,每一个骷髅可能都是一种逝去的生命,但是我们说的这个逝去的生命可能只是看到是一个逝去的肉体,而他的精神会在哪里,那么我们最简单的说很多的精神会作为一个文化的积淀流传下来,我们今天所获得的一切有前人的基因,有前人的思想,他们的思想流传下来,是不死。但是我们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这个人的生命他是有限的,我们所有的生的意义其实是对应于必然的死亡,我们今天说哎呀活得真好,就是说因为我们不知道死了会怎么样,那么我们会看到死了可能就会变成一堆骷髅了,今天是要火化的,最后是变成一捧灰那个就是死了,但是真的就是死了吗?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我们要去思考,那么这个思考我的想法就是给大家一个场域,充分地把死亡的那种极端的象征把它展现出来。那么当观众穿梭在这些骷髅之间的时候,当观众面对着这个骷髅之海的时候心中恢复有什么样的歌唱,有什么样的反响,这个观众静下心来自己去体会.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这组作品实际上是我们一进门的时候就扑面而来的,这个叫《天问》,《天问》的作品正好是利用了一个穿透性的空间,把丝绸彩带从天到地的贯通,那么这个从天到地的贯通其实也是我们两个展场的贯通,也就是说生死之间的贯通,这种贯通象征了我们一种精神的超越,我们精神有没有可能形成超越,我们一进门的时候就提出这个问题,然后这个问题始终跟随着我们在场馆所有的交流,我们看到除了彩色的线条以外,我们这个空间的一部分的窗也变成了一个透明的彩色的线条,自然的光线透过这些玻璃映射进来的时候那种神秘的韵光造成人的心理上非常大的想象。我们可能就能通过这个光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一直到那个展厅的里面,我们会有灰色的线条的构成,就是从结构上我们都是这个线条,但是从不同的空间上我们有彩色的,有淡灰的,有深灰的还有透过玻璃的不同的变化,展厅的感受非常的丰富,所以空间作为我们艺术表现,我们的叙事,我们的抒情,我们的思辨都通过这样一个空间的范围里面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