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15 来源:雅昌
嘉宾介绍:
戴光郁:85美术新潮时期,戴光郁与友人共同策划成立“四川青年红黄蓝画会”,与以北京为中心的新艺术源头遥相呼应,为前卫艺术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推进作了大量工 作。1989年后,前卫艺术处于沉潜状态,为使新艺术精神得以延续,戴光郁以成都为中心策划了数次重要展览,稳固了成都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90年代初,戴光郁频频出击,赴海外参展、访问。艺术视界大为拓展,其最大收获是明白了担当的要义,因此除艺术创作,还参与大量文化社会活动。尤其是95年与美国艺术家贝特西·达蒙合作,在成都公共空间实施的大型户外活动“水的保卫者”,使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籍媒体传播渠道而逐渐合法化。从此,传媒能以公开方式讨论介绍行为艺术。
戴光郁
郭世锐:1952年生人,美术副编审,1983-2012年在新闻出版署所属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任艺术中心(后独立为“现代艺术中心有限公司”)经理,从事艺术品出口展览展销工作,在职期间曾参与过多次当代艺术展览组织工作。于2012年退休。
郭世锐
林一林:1964年出生于广州,现居住和工作在北京和纽约。 1990年, 他参与建立“大尾象工作组”。他参与的大型国际展览包括“移动中的城市(1997)”、“第二届约翰内斯堡双年展(1997)”、“第一届台北双年展(1998)”、“第四届光州双年展(2002)”、“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2003)”、 “第12届文献展(2007)”、“第10届里昂双年展(2009)”、“第12届瑞士雕塑展(2014)”和“第12届哈瓦那双年展(2015)”。他的作品在瑞士的“伯尔尼艺术馆”、纽约的“PS1美术馆”、伦敦的“Hayward美术馆”、纽约的“亚洲协会美术馆”和旧金山的“MoMA”展出。林一林的观念实践总能以一种充满活力又机智的方式将社会结构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他使用的创作媒介包括雕塑、装置、摄影、现场行为以及记录户外行为作品的录像。
林一林
宋冬:1966年生于中国北京。他从中国先锋艺术运动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重要的艺术家。1989年,宋冬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他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从事行为、录像、装置、摄影、观念绘画和戏剧等多媒介的当代艺术创作,并参与策划当代艺术的展览和活动。 艺术形式横跨多个领域,对人类行为短暂性的观念进行了探索。 他的作品用东方智慧探讨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具有国际影响力。
宋冬
张新:1967年生于上海 ,1986——1990年就读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1990年毕业进上海油画雕塑至今。主要展览: 167平米行动计划(2014); 时代肖像 中国艺术三十年回顾展(2013)、条条道路通罗马(2013); 上海滩1979__2009 三十年当代艺术文献展(2012);“文本&文本互补” 亚洲妇女展 (2002); 煲 Hot Pot 中国当代艺术展 (2001)等。
张新
庄辉:1963 出生于甘肃省玉门,现居住工作于北京。主要展览:《庄辉个展计划》, OCAT当代艺术中心西安馆,西安,中国 (2015) ;《庄辉个展》,内蒙古西部,甘肃省博罗转井镇, 北京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中国 (2014);《玉门——庄辉、旦儿 2006-2009 摄影计划》,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9); 2003 《十年——庄辉摄影》,四合苑画廊,北京,中国 (2009)。
庄辉
导语:
九十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是充满活力的,形式多变的。这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形式和内容理念,还包括了当时艺术展览的形成模式以及发生形态。不论是因为当时资源的相对缺乏或是行业内的不完善机制,九十年代的艺术展览形式相较于当下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野生1997年惊蛰始”,作为“非展览空间中发生的非展览形式的实验艺术活动”便在“关于展览的展览”所包含的十二个“实验性展览”案例中显得更为突出。 这不单是因为它所呈现的作品的先锋性与独特性,更是因为它区别于其他艺术展览作为“实验艺术活动”发生所展示呈现出的特殊定位。
北京OCAT邀请到当时活动的策划人宋冬、郭世锐, 以及四个主要城市的联络人戴光郁(成都)、林一林(广州)、张新(上海)、庄辉(北京/洛阳)时隔十九年后聚首在北京, 重新分享讨论当时活动的状况、工作方法及理念。 从艺术家、策划人、组织联络人等不同角度甚至多重的身份出发, 多维度地勾勒出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风貌。
海报
主题:野生环境下中国当代艺术工作的方法——关于“野生1997年惊蛰始”
第一部分:参与“野生案例”的角度和方式
周琳:欢迎大家来到OCAT研究中心,参加本次“关于展览的展览”公共项目最后一期,关于野生案例艺术家之间最后一次对话,这次有幸请来当时整个艺术活动的策划人宋冬老师跟郭世锐老师,以及当时四个主要参与城市的艺术家连络人,包括林一林老师、张新老师、戴光郁老师和庄辉老师,今天请几位老师谈一下当时整个项目开始的起源,怎么形成的,和当时大家的工作方法方式。
之前看巫老师做这次展览的画册的时候提到野生的部分,野生对他来说有三个重要的意义。这次活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当代艺术作品。我根据当时巫老师归类的三个野生特点谈一下,刚才说了非展览空间和非展览形式的方式,首先是郭世锐老师当时以一个策展人身份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当时是现代艺术中心有限公司,您相当于官方机构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能不能大概说一下当时这个机构的一个性质,和您当时参与进这个活动的一个角度跟方式。其实这次关于展览的展览整个展览中包括12个案例,很多都是当时由您这边促成的,所以现代艺术中心有限公司还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您先讲讲这个部分。
郭世锐:谢谢大家光临,我在新闻出版署下属公司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其中公司有一个部门是艺术中心,艺术中心成立是82年成立的,成立以后逐渐开拓艺术品出口,我们的主业是图书出口,因为新闻出版署下属的出版机构很多,在出版物出口的同时,我们又开拓了艺术品的出口,最初的时候公司是艺术品出口和展览,主要是以美术作品、工艺美术品、架上绘画这些作品出口,展览也是当时在国内来说商业性的和非常商业性的展览会举办的还是比较不错的,比如说开始国画的作品展览,包括国内的中青年画家的作品展览在国外举办了很多次,后来油画作品的展览也举办很多次。
至于我参与当代艺术的这些活动,我得从宋冬说起,为什么从他说起?宋冬是我女儿的美术老师,他是在师范学院美术系刚毕业的时候,在美术教学方面非常出色,而且在国内他的教学方法各方面深得这些学生家长的赞赏,非常好。我女儿对于宋老师的教学,可能我说的有点儿远了,也是非常喜欢。那个时候他不像一般的老师教孩子画点儿什么,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有一天上课的时候,宋老师拿了一个筐,拿到教室以后让学生挨个去摸,每个学生都摸遍了,宋冬说你们今天的课就是把你们摸这个筐的感觉画出来。当时的学生我觉得儿童绘画就是大师,画得非常棒、非常好,让我们这些家长和教育机构都非常高兴,里边还有他教孩子刷牙,刷牙以后把刷牙的感觉、牙膏的感觉画出来,他与众不同的方面体现在宋老师的艺术素质方面。
后来宋冬老师第一个展览是“又一堂课愿意跟我玩儿吗?”这个展览会给了我一个请柬,我当时对当代艺术知之甚少,由“89艺术大展”知道一些,当时我有点儿不太欣赏,又开枪等等,很多事情不太理解,到宋老师这个展览会,当时我给宋老师也提供一些帮助,给他找一些用品什么的,展览当天被封掉了。封掉以后宋老师在这方面自己的发展还是没有断,一直在做,我可能说宋冬说得多一点,因为他跟我组织现代艺术有关。
讲座现场
94年的时候,因为他的个展没有多久,一个夏天他给我打电话,他知道我们单位组织一些展览,宋老师也曾经参加过油画的展览,我们组织的,知道我们有举办权。在90年代的时候有艺术品举办权的单位不是很多,在国内来说能够举办艺术品出口的单位更少,比如说是文化部下属的展览公司,展览公司对于艺术品的交流是重在文化交流,说起太庙那个地方,展览公司在86年、87年是曾经在太庙的展厅举办了日本画家平山郁夫的展览,当时我去看,还拿了画册,非常前卫。展览公司有这种权利。
后来我们这个公司也有这种权利,权利限于商业性的展览,这样宋冬跟我建议,有一个韩国艺术家到中国来了,还有日本的艺术家来了以后,他们想在中国举办展览,当时遇到了困难,从这儿开始,陆陆续续举办了一些展览。
“野生展”是从94年开始,每年都要展览,当代艺术、包括中国和德国的艺术交流,录像艺术展,以前黄专先生的首届当代艺术邀请展。
再偏离一点,“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是在96年末的时候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黄专先生在95年的时候我们一起去日本参加展览回来的时候跟我讲说我要策划一个展览,还请你帮我们主办,黄专先生后来在这个展览因为做了很多工作,有香港的画廊,岭南美术出版社,有一些机构作为主办,我们就负责作品向香港的运输,因为运输当时在香港来说,作为我们的概念里,要报关、申请挺复杂的。
后来我跟黄先生说我们就作为协办单位,结果那个展览会,前段时间大家可能也已经参加,知道那个展览会当时也是出现了不能够展览的情况。后来黄先生跟我说要到香港展览,我说帮你办,我们作为主办单位在香港举办这个展览,当时在香港举办是97年,97年在香港做出国展览相对比较敏感,艺术的展览是很敏感的,而且政府对各方面的要求和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不过还是成功举办了。
在这之后,绕一大圈说到“野生”。当时我跟宋冬一起建立一个“当代艺术家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当时正在建立,我们经常在一起工作,整理资料,做很多的工作,春节以后有一天宋冬说:老郭咱们做一个展览吧。我说做什么展览?宋老师说做一个不在美术馆展览的展览,我当时的热情非常高,跟宋老师一起回家,到他家里面,他家当时住在西四胡同23号,宋冬家跟前国家主席华国锋主席是街坊,宋冬“泄密”的展览就是在华主席墙外面挂上他的作品,大布袋挂上钉,那个作品的名字叫“泄密”,当时华主席的警卫都出来了,影响比较大,我到他家里说“野生”的事情。“野生”是在他家的小屋里,当时他家里没有暖气,3月份的时候非常冷,我穿着皮夹克给我冻得鸡鸡缩缩的,在那儿把“野生”展览定了。
从那儿开始,在北京一起,主要是宋冬在出谋划策做这个事情,我是辅助工作。这是我们的邀请函(“野生”展邀请函),当时私下里一说展览叫“双非”,什么双非:非展览形式、非展览空间,为什么要做这种双非呢?因为当时在90年代的时候,一个美术馆里做当代艺术展览或者是行为或者是装置,是被艺术机构明令禁止的,比如说美术馆就明说我们不接受这个展览,当时美术界是不赞成做装置的,所以我们要找到一个美术馆、画廊做一个展览会,一个是费用,一个是其他的条条框框很多的。
1997年“野生”活动在北京某茶社进行讨论交流
左起:庄辉、朱发东、宋冬、尹秀珍、王功新、郭世锐、马六明、王晋、张洹
后来我跟宋冬开始做“野生”展览,把请柬发给几个地方的艺术家,戴老师是四川的联系人,张新是上海联系人,林老师是广东联系人,还有庞磊,庞磊今天没有来,还有宋冬在北京联系,我们分别把请柬发给大家。发给大家以后,从3月5号惊蜇开始,让大家思考这个问题,邀请函上面写着呢,4月份提供一个方案,然后继续做作品,实施自己的作品,到8月份的时候要求大家把作品的一些资料寄给我们。
我当时对这个展览会有那么一句话,我给大伙念一下,这是我写的一个日记,不知道当时怎么想的瞎写:“要界定一件作品是否属非展览形式,以及是否在非展览空间完成的这一概念其实是很难的。仅将作品在美术馆、画廊以外的任何一个特定空间不以展览的方式实施,其实这也只是一种创作形式,一个行为。一旦你将你的行为认作艺术作品即具备了一定的展示性。”虽然“野生”这个展览是非展览空间、非展览形式,可是我们做了作品就具有展示性。
“因最终你会将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更多的人看到,就像现在将27位艺术家的双非作品汇编成册,然后再介绍给大家一样。在这种特定的空间展示了你的作品,不同的是这个作品已经发生,并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各自选定的空间发生了,发生的那么自由,那么像野生的生物随着节气的到来,以自己不同的生活规律存在着、发生着,野生,正是强调这等发生。”当时这个展览会不是展览会,当时作品开始就是这个意思。宋冬的提议,我们两个一起研究,然后和在座几位艺术家都联系,就是这个情况。
周琳:您当时是以一个个人的角度参与进来,还是现代艺术有限公司?
郭世锐:现代艺术有限公司,因为有公司批什么的一系列的。里边还有一个费用问题。
周琳:当时的展览还是跟现在这样需要走报批程序?
郭世锐:报批倒是没有,因为我在现代艺术中心负责,还是有这点儿权力做这个事情,我们有主办权,现代艺术中心说得更具体详细的是北京现代艺术中心有限公司,我们在申请营业执照的时候,展览会是我们的一项,有主办权,所以举办这个展览会虽然没有报上级批准,但是公司是要报的,因为不是国际性的交流要报文化部,再报更高的机构,没有。我们开始主要是出于经费的问题要报公司。